耐热力降低
耐热力降低诊断详述
健康之初疾病库向您详细介绍耐热力降低是怎么回事?耐热力降低的表现?耐热力降低怎么诊断?耐热力降低怎么处理?
在相当干燥的空气中,健康人能在50℃的高温中呆上2个小时;在70℃的高温中呆上15分钟;在100℃的高温中呆上3分钟,而不受任何损害。
人体的热感还与空气湿度有关。当气温高于28℃,绝对湿度(水气压)大于30百帕时,人就会感到又闷又热。据实验,如果在45℃饱和湿空气中呆上1小时,就会发生中暑昏迷。
“热衰竭”,即因长期依赖空调导致她的耐热能力下降,一旦遭遇高温,因身体自我调节、协调能力出现偏差而无法散热。
“空调中暑”:长时间呆在不通风的房间里,也没有及时补充水份导致脱水。
增强耐热能力的最佳方法是进行耐热锻炼。专家建议,“室内人群”应每天抽出一定时间到室外活动,主动适应自然气温,通过流汗来维护和强化机体散热功能。锻炼时间一般可选择早上六七点钟或傍晚六七点钟。
另外,盛夏时节,“室内人群”不要将空调温度调节得过低,室内外的温差不要超过5℃,使用空调两三个小时后应透气通风。在空调房间要多喝水,防止脱水。外出时,要穿宽松、透气的衣服,戴上遮阳帽或撑遮阳伞避免太阳直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