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二指肠憩室
十二指肠憩室常见并发症 浏览数:7620
向您详细介绍十二指肠憩室有哪些并发病症,十二指肠憩室还会引起哪些疾病?
十二指肠憩室并发症
憩室的大小、形状各不相同,但多数是其入口较小,一旦肠内容物进入憩室又不易排出而潴留时,可引起各种并发症;或者憩室内虽无肠内容物潴留,但它也可能压迫邻近器官而产生并发症。故对于由憩室所继发的一些病理变化的了解很重要。十二指肠憩室的并发症较多,如十二指肠部分梗阻、憩室炎、憩室周围炎、憩室内结石、急性或慢性胰腺炎、胃十二指肠溃疡、恶变、大出血、穿孔、胆管炎、憩室胆总管瘘、十二指肠结肠瘘、梗阻性黄疸等。
1、憩室炎与憩室出血
由于十二指肠憩室内容物潴留,细菌繁殖,炎性感染,可引起憩室炎继之憩室黏膜糜烂出血。亦有憩室内异位胃黏膜,异位胰腺组织,引起出血,或憩室炎症侵蚀或穿破附近血管发生大出血,以及少见憩室内黏膜恶变出血。
2.憩室穿孔
由于憩室内容物潴留,黏膜炎性糜烂并发溃疡穿孔,多位于腹膜后,穿孔后症状不典型,甚至剖腹探查仍不能发现,通常出现腹膜后脓肿,胰腺坏死,胰瘘。若剖腹时发现十二指肠旁蜂窝织炎或有胆汁、胰液渗出,应考虑憩室穿孔可能,需切开侧腹膜仔细探查。
3.十二指肠梗阻
憩室引致十二指肠梗阻多见于腔内型憩室,因憩室充盈形成息肉样囊袋而堵塞肠腔。或较大的腔外型憩室因内容物潴留压迫十二指肠所致梗阻,但大多数是不全性梗阻。
4.胆、胰管梗阻
多见于乳头旁憩室,腔内型或腔外型均可发生。因胆总管、胰管开口于憩室下方或两侧,甚至于憩室边缘或憩室内,致使Oddi括约肌功能障碍;憩室机械性压迫总胆管、胰管,致胆汁、胰液滞留,腔内压力增高,十二指肠乳头水肿,胆总管末端水肿,增加逆行感染机会并发胆管感染或急、慢性胰腺炎。Lemmel曾将十二指肠憩室合并有肝、胆、胰腺疾病时所表现的症状群称为Lemmel综合征,亦有人称之为十二指肠憩室综合征。
5.伴发病
十二指肠憩室的病人中常伴有胆道疾病、胃炎、消化性溃疡、胰腺炎、结石、寄生虫等,它们之间互为影响是并发或伴发,已无争议,两者同时存在占10%~50%,其中伴发胆道疾病者应属首位。常是“胆道术后综合征”的原因之一,因此在处理十二指肠憩室的同时,要注意不要遗漏这些伴发病的存在。
憩室内形成粪石和胆石,其中尤以胆石的发病率为高,此乃因十二指肠憩室反复引起逆行性胆总管感染,造成胆总管下段结石。大西英胤等收集部分世界文献,统计十二指肠憩室合并胆石的发病率为6.8%~64.2%,可见日本人的发病率比英美人高。有人指出,在处理胆石症时(事先未发现十二指肠憩室),同时处理憩室的情况日益多见。遇到法特乳头开口正好在憩室内和(或)合并胆石症者,其处理较为困难。术前应有所估计。
十二指肠憩室的并发症
黄疸 | 典型症状: 皮肤呈浅黄或深金黄色 、 生理性黄疸 、 胆汁排泄受阻 、 黄指甲 、 溲黄 、 尿胆原增加 、 角膜色膜环 、 细胞感染增大 、 泻物清稀如米泔水 、 血清碱性磷酸酶可呈进行性增高 、 脉络暴露 、 皮肤呈黄绿或绿褐色 、 内湿素盛 、 粪便中排出的粪胆原增加 、 吐血衄血 、 胆汁泛溢 、 鼻子黄色或棕色 、 胡萝卜素血症 、 水湿不运 、 胃脘饱胀 、 核黄疸 、 眼白发黄 、 胆囊增大 、 肝脏肿大 、 新生儿母乳喂养后出现黄疸 、 高代谢征群 、 重度黄疸 、 大便色浅 、 尿黄似浓茶 、 血红蛋白尿 、 皮肤瘙痒 、 嗳气 、 心率过缓 、 湿热 、 腹痛伴黄疸 、 阻塞性黄疸 、 病理性黄疸 、 胆红素升高 、 大便呈褐色 、 婴儿脸色发黄 、 溶血性黄疸 、 巩膜黄染 | 多发人群:所有人群。新生儿多 |
慢性胰腺炎 | 典型症状: 肾皮质坏死 、 脂肪泻 、 食欲下降 、 无力 | 多发人群:吸烟、饮酒、饮食不规律人群 |
肠梗阻 | 典型症状: 结肠梗阻 、 闭袢性肠梗阻 、 停止排气 、 排气障碍 、 排便障碍 、 急腹症 、 腹痛伴休克 、 胃肠气胀 、 便秘伴剧烈腹痛 | 多发人群:所有人群 |
十二指肠溃疡 | 典型症状: 溃疡疼痛 、 上腹部疼痛 、 嗳气 、 烧心 、 反酸 | 多发人群:男性发病率明显高于女性,多见于青壮年 |
结肠瘘 | 典型症状: 腹肌紧张 、 消化道穿孔 | 多发人群:所有人群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