健康之初 - 惊风

惊风(惊厥)

惊风饮食宜忌 浏览数:2862

向您详细介绍惊风饮食保健,惊风的食疗方。得了惊风吃什么好,同时又不能吃什么呢?

饮食适宜:1、宜食用富有营养、易消化的流质或半流质;2、宜食用养阳、温阳、益气的食物。
宜吃食物 宜吃理由 食用建议
稀饭 热量丰富,对胃粘膜无刺激,容易消化,适合惊厥的孩子食用。 每次100-200克。
精 肉 藕的营养价值很高,富含铁、钙等微量元素,植物蛋白质、维生素以及淀粉含量也很丰富,有明显的补益气血,增强人体免疫力作用 每次用藕粉30-50克,白砂糖适量加水煮成稠糊状服食。
牛奶 牛奶含有丰富的矿物质,钙,磷、铁、锌、铜、锰、钼的含量都很多,能够补充人体所需营养。 先将大米煮成半熟,去米汤,加入牛奶,文火煮成粥,加入白糖搅拌,充分溶解即成。
饮食禁忌:1、忌吃辛辣刺激性食物;2、忌油腻、煎炸食物;
忌吃食物 忌吃理由 忌吃建议
炸薯条 炸薯条易积痰动风,诱发惊风,故应忌食。 其他油炸类食物都不要食用。
辣椒 辣椒会刺激神经兴奋诱发惊风。 芥末、葱蒜都少吃为好。
腌酱菜 韭菜属于发热性食物,容易诱发惊风。 香椿、胖头鱼等等少吃为好。

惊风饮食保健

一、惊风食疗方(下面资料仅供参考,详细需要咨询医生)

(一)番茄汁

番茄味甘、酸,性凉,能清热止渴、养阴凉血,同时能养肝胃、清血热。小儿有急惊风时,常饮番茄汁可见疗效。

原料:

鲜番茄250克,白糖30克。

制作:

将番茄洗净,用沸水烫后,除去皮,用干净的纱布包好绞汁,加白糖拌匀,随时饮用。

特点:

味鲜,酸甜适口,还可解渴。

(二)枸杞鲜蘑炒猪心

此菜补肾、养心、益血、镇静、除烦、安神,可治疗小儿惊吓害怕症。

原料:

猪心500克,枸杞20克,鲜蘑200克,葱、姜、蒜、料酒、盐、胡椒面、糖、醋、干辣椒各少许,玉米粉、酱油、花椒、食油各适量。

制作:

1、将猪心洗净,投入锅内,加入酱油、花椒、葱、姜、盐、水煮60分钟后,捞出凉透,切成极薄片。

2、鲜蘑用凉水洗净,切片;枸杞洗净;辣椒洗净,剁碎;糖、醋、胡椒面、玉米调成汁。

3、炒锅烧热,倒入少许油,入辣椒炸香,放入葱、姜、枸杞子、猪心片、鲜蘑、料酒、盐后翻炒,然后倒入糖、醋等调成的汁,再翻炒1分钟即成。

特点:

鲜嫩咸香,微辣。

(三)桑仁粥

桑葚味甘、酸,性微寒,能补血滋阴、生津止渴、润肠通便。它含有多种糖及维生素。此粥用于小儿惊风恢复期或惊风后遗症的调理。每日服2次。

原料:

鲜紫桑葚30克,糯米(或粳米)50克,冰糖适量。

制作:

将桑葚洗净后与糯米同煮成粥,粥将成时加入冰糖。糯米先下锅,桑葚后下锅。

特点:

软糯,甜鲜,婴幼儿及儿童喜吃。

(四)山药粥

山药健脾养胃;对虾又称明虾,味甘、咸,性微温,能补肾助阳,益脾胃。两者合成此菜,含蛋白质、脂肪和维生素A、维生素B1、维生素B2、维生素B5及钙、磷、铁等成分。有镇静作用,可作治疗小儿受惊吓的食品。每日两餐间隔服食。

原料:

山药30克,对虾1~2个,粳米50克,食盐、味精各少许。

制作:

1、将粳米洗净;山药去皮,洗净,切成小块;对虾择好洗净,切成两半备用。

2、锅内加水,投入粳米,烧开后加入山药块,用文米煮成粥,待粥将熟时,放入对虾段,加入食盐和味精即成。粳米要先于山药入锅,以利熟烂。

特点:

山药软糯,对虾鲜香,很有海鲜味。

(五)蛇蜕鸡蛋

蛇蜕又名龙衣,以色银白者为佳,性平,味甘淡,无毒。蛇蜕与蛋同用,可增强滋养作用,起到养血祛风、追风解痉的功效。对小儿惊痫,受惊吓而致的急、慢性惊风有辅助治疗作用。每日食一个鸡蛋,连吃7天可见疗效。

原料:

蛇蜕1条,鸡蛋1个,面粉少许。

制作:

1、将蛇蜕煅后存性,研成末。

2、鸡蛋顶端开一小孔,将蛇蜕末从小孔中装入蛋内,用筷子稍搅拌,面粉用水和成糊,封闭蛋孔,置于火上烤熟,剥去鸡蛋壳吃鸡蛋和蛇蜕末。为保证鸡蛋壳不烤坏,可以在鸡蛋壳处裹上泥糊,干后即可剥掉。

特点:

蛋液烤熟,干而不焦,无大异味。

(六)连翘萝卜汁。

白萝卜50克,连翘15克。将自萝卜洗净,切碎,以洁净纱布绞取汁液,连翘煎煮15分钟后去渣取汁,共加冰糖适量,每次冷饮50毫升,日服3次。适于风湿所致的急惊风。

(七)绿豆粥。

绿豆50克,粳米50克,白糖适量。先煮绿豆至七八成熟,加入粳米煮成粥,服时加少许白糖即可。用于暑热所致的惊风。

二、惊风吃哪些对身体好?

1、高热,要及时补充水分,多饮水及果汁,如生石膏荸荠汤、苦瓜汁、西瓜汁等。

2、多食清热化痰之物,如白萝卜汁、雪梨浆、鲜藕汁、荸荠汁等。

3、合理控制食物的质和量。若脾胃功能薄弱,应以素食流质为好;病情好转可适当增加易吸收而富有营养的食品如豆浆、牛奶、鸡蛋羹等。

三、惊风最好不要吃哪些食物?

忌食油腻、黏滞、燥热等厚昧食品。

反馈
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