胆道蛔虫病与肝蛔虫病
胆道蛔虫病与肝蛔虫病常见并发症 浏览数:1121
向您详细介绍胆道蛔虫病与肝蛔虫病有哪些并发病症,胆道蛔虫病与肝蛔虫病还会引起哪些疾病?
胆道蛔虫病的危险性在于它可以引发较多的严重的并发症。这些并发症可达10余种,其中肝脓肿为首位,其余尚有胆管和胆囊化脓性炎症、胆道出血、胆道穿孔、急性胰腺炎、中毒性休克、慢性胆囊炎、胆道结石、肝硬化等。
1.肝脓肿 胆道蛔虫进入肝内胆管或其所带细菌上行感染可形成肝内胆管炎,炎症进一步发展穿透胆管形成脓肿,蛔虫死亡后的虫体溶组织毒素加速肝脓肿的形成和发展。临床表现与其他原因的肝脓肿相似,有肝区疼痛、寒战高热、肝脏肿大、肝区压痛和叩击痛、白细胞计数增高等。肝脓肿内有蛔虫时可向腹腔穿破形成化脓性腹膜炎,或向膈肌穿破形成胆管气管瘘,蛔虫可进入胸腔或由气管排出体外。
2.胆管炎和胆囊炎 肠道致病菌被蛔虫带入胆道,可诱发急性化脓性胆管炎和胆囊炎,除了胆道蛔虫病的阵发性绞痛外,尚可有持续性胀痛、寒战高热、黄疸、精神症状及中毒性休克表现。若非急性化脓性感染,可迁延发展形成慢性胆管炎及胆囊炎。
3.急性胰腺炎 蛔虫进入十二指肠乳头,Oddi括约肌痉挛、水肿,胆汁胰液排出受阻,感染性胆汁逆流可激活胰酶诱发急性胰腺炎。轻者胰腺水肿,重者胰腺出血坏死等。少数病例因蛔虫直接进入胰管引起梗阻、细菌感染、急性胰腺炎发生。
4.胆道出血 胆管炎的发生机制和蛔虫的机械损伤均可引起。胆管炎累及肝脏汇管区时,该处肝动脉和门静脉分支血管壁因感染而变得脆弱,炎症侵蚀和蛔虫运动可导致破裂,出血流入胆道。胆道出血发生前常有寒战高热等胆道感染症状,右上腹绞痛,随后呕血或伴有黑便。出血量多血压明显下降时可自凝,血压逐渐恢复正常。但感染未控制可再次导致出血,故胆道出血可呈周期性反复发生,间隔一般为1~2周。
5.胆道结石 胆道内蛔虫尸体腐败碎片可随胆汁排出,但其角皮所含角质较多不易腐坏,加上蛔虫卵沉积在胆道系统,可作为成石核心,与其他成石因素共同作用,导致胆色素、胆固醇沉着,形成肝内外胆管结石、胆囊结石。多数报告表明了胆石核心为蛔虫碎片或蛔虫卵者占有相当的比例。也有学者将蛔虫或虫卵置入犬的胆管、胆囊内,发现其表面形成胆色素或钙盐沉积,易于发生结石。胆道结石形成后,可呈发作性Charcot三联征,或单纯出现无痛性黄疸。
胆道蛔虫病与肝蛔虫病的并发症
胆道出血 | 典型症状: 寒战 | 多发人群:有胆道疾病史 |
肝脓肿 | 典型症状: 肝区痛 | 多发人群:肝病患者 |
胆囊炎 | 典型症状: 肝内胆管结石 、 腹肌紧张 、 上腹部疼痛 、 恶心 、 嗳气 、 发烧 、 右上腹痛 、 右上腹压痛 | 多发人群:肥胖且多次妊娠的妇女 |
急性胰腺炎 | 典型症状: 安静腹 、 胰源性腹痛 、 腹痛伴恶心、呕吐 、 上腹部压痛 、 上腹及腰背部有“束带感” 、 突发性右上腹绞痛 、 急腹症 | 多发人群:所有人群,发生于妊娠的任何时期,以妊娠晚期及产褥期较多。 |
胆管炎 | 典型症状: 剧烈疼痛 、 弛张热 、 上腹部压痛 、 血压下降 、 腹部不适 、 昏睡 、 恶心与呕吐 、 上腹部疼痛 、 肚子疼 、 烦躁不安 、 胀痛 、 昏迷 、 高热寒战 | 多发人群:中年人群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