健康之初 - 积聚

积聚

积聚之名,首见于《灵枢#8226;五变》:“人之善肠中积聚者,……皮肤薄而不泽,肉不坚而淖泽。如此,则肠胃弱,恶则邪气留止,积聚乃伤。”《内经》里还有伏梁、息贲、肥气、奔豚等病名,亦皆属积聚范畴。在治疗方面,《素问#8226;至真要大论》提出的“坚者削之”,“结者散之,留者攻之”等原则,具有一般的指导作用。《难经》对积聚作了明确的区别,并对五脏之积的主要症状作了具体描述。《金匮要略#8226;疟病脉证并治》将疟疾引起的症瘕称为疟母,并以鳖甲煎... 积聚之名,首见于《灵枢#8226;五变》:“人之善肠中积聚者,……皮肤薄而不泽,肉不坚而淖泽。如此,则肠胃弱,恶则邪气留止,积聚乃伤。”《内经》里还有伏梁、息贲、肥气、奔豚等病名,亦皆属积聚范畴。在治疗方面,《素问#8226;至真要大论》提出的“坚者削之”,“结者散之,留者攻之”等原则,具有一般的指导作用。《难经》对积聚作了明确的区别,并对五脏之积的主要症状作了具体描述。《金匮要略#8226;疟病脉证并治》将疟疾引起的症瘕称为疟母,并以鳖甲煎丸治之。《诸病源候论#8226;积聚病诸候》对积聚的病因病机有较详细的论述,并认为积聚一般有一个渐积成病的过程,“诸脏受邪,初未能为积聚,留滞不去,乃成积聚”。《证治准绳#8226;积聚》在总结前人经验的基础上,提出了“治疗是病必分初、中、末三法”的主张。  《景岳全书#8226;积聚》则对攻补法的应用作了很好的概括,“治积之要,在知攻补之宜,而攻补之宜,当于孰缓孰急中辨之”。《医宗必读#8226;积聚》把攻补两大治法与积聚病程中初中末三期有机地结合起来,并指出治积不能急于求成,可以“屡攻屡补,以平为期”,颇受后世医家的重视。《医林改错》则强调瘀血在积聚病机中的重要作用,对活血化瘀方药的应用有突出的贡献。  中医文献中的症瘕、痃癖以及伏梁、肥气、息贲等疾病,皆属积聚的范畴。根据积聚的临床表现,主要包括西医的腹部肿瘤、肝脾肿大,以及增生型肠结核、胃肠功能紊乱、不完全性肠梗阻等疾病,当这些疾病出现类似积聚的证候时,可参阅本节辨证论治。

积聚基本知识

是否医保:

别       名: 癥瘕、痞块、痃癖

发病部位: 全身

传染性: 无传染性

多发人群: 成年人

相关症状:

并发疾病: 前房积血与青光眼颅咽管瘤副鼻窦炎发作性睡病新生儿泪囊炎

积聚诊疗知识

就诊科室: 中医科

治疗费用: 市三甲医院约(500 —— 1000元)

治愈率: 80--98%

治疗周期: 2--6周

治疗方法: 中医药物治疗、西医药物治疗

前房积血与青光眼 典型症状: 眼底出血和渗出绿色盲前房下方有红色血平面假性前房积脓自发性球内出血眼底樱桃红斑虹膜节段性萎缩眼压突然迅速升高绿色弱视野缩小瞳孔变形瞳孔两侧不等大眼压升高眼痛眼疲劳前房中肿胀的晶状体皮质颗粒高眼压 多发人群:有眼部外伤史人群
颅咽管瘤 典型症状: 垂体功能减退体温调节紊乱谵妄烦渴多饮颅内占位性病变去大脑强直尿崩嗅觉丧失视力视野改变神志模糊记忆力消失脑脊液白细胞增加泌乳障碍象限性偏盲新陈代谢低下幻味同向偏盲贪食脑膜刺激症状拒食颅神经麻痹垂体功能紊乱偏盲皮肤色素加深继发性视神经萎缩剧烈头痛皮肤苍白视野缺损畏光毛发脱落情感淡漠过早衰老脑脊液鼻漏身体瘦弱注意力不集中口渴感丧失性欲减退肥胖停经颜面潮红健忘颅内压增高 多发人群:以6~14岁最多见
副鼻窦炎 典型症状: 小支气管平滑肌挛缩鼻裂幻味鼻孔流脓肢端硬化凝视麻痹增殖腺肥大鼻腔不能关闭引起的鼻音感染性发热鼻粘膜溃疡鼻窦压痛 多发人群:所有人群
发作性睡病 典型症状: 猝倒跌倒发作入睡幻觉病理性REM睡眠发作性睡眠睡瘫症 多发人群:青年
新生儿泪囊炎 典型症状: 老年人流泪多新生儿眼屎多进食流泪筛窦泪囊瘘目垢增多泪道阻塞泪溢鼻泪管阻塞流泪红眼眼内有异物感脓性分泌物 多发人群:新生儿
反馈
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