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7成慢性心衰患者合并铁缺乏,常规治疗效果不佳时应进行铁状况检查 - 健康之初


近7成慢性心衰患者合并铁缺乏,常规治疗效果不佳时应进行铁状况检查

核心提示:铁缺乏会导致人体内酶的活性降低,导致细胞线粒体功能障碍,进而影响到心肌、骨骼等机体组织的能量代谢,最终导致心衰患者出现体力下降、认知能力受损、生活质量下降、再住院率和死亡率升高。

铁缺乏在慢性心衰患者中很常见,约有40%—70%的心衰患者合并铁缺乏。
铁缺乏会导致人体内酶的活性降低,导致细胞线粒体功能障碍,进而影响到心肌、骨骼等机体组织的能量代谢,最终导致心衰患者出现体力下降、认知能力受损、生活质量下降、再住院率和死亡率升高。
心衰患者及时监测体内铁元素水平,并积极进行补铁治疗,对缓解症状,降低再住院率和死亡率,延长生存期,提高生存质量有着重要意义。
慢性心衰患者往往不重视铁缺乏的治疗,很多心衰患者甚至不知道心衰容易导致铁缺乏,更不要提治疗了。
慢性心衰患者为什么容易缺铁

慢性心衰患者比健康人更容易出现铁缺乏的症状,这主要是由慢性心衰引起的三个机体病理改变决定的。

慢性心衰缺铁.jpg

首先,慢性心衰患者上下腔静脉回流受阻,静脉压升高,容易导致体液由血管内转到组织间隙。这一变化会导致心衰患者胃肠道黏膜水肿,患者会出现腹胀、厌食、恶心、呕吐等症状。进食量长期减少,容易导致铁摄入不足。
其次,为预防急性心血管事件的发生,慢性心衰患者往往需要长期服用抗血小板聚集或抗凝药物,这些药物有引起胃肠道出血的副作用,这会导致铁丢失过多。
最后,慢性心衰患者在心衰时铁调速上调,会导致机体不能释放足够的铁来满足组织需求,这属于铁元素在人体内的利用障碍。
上述三个导致心衰患者铁缺乏的主要因素,可单独存在,也可同时存在。由前两个因素引起的铁缺乏被称为绝对铁缺乏,由第三个因素引起的铁缺乏被称为功能性铁缺乏。
建议慢性心衰患者进行铁代谢状况监测

慢性心衰患者在初次确诊时就应该对铁状况进行评估,欧洲心脏病学会推荐临床医生每年对慢性心衰患者进行1-2次的铁状况评估。

慢性心衰铁状况检查.jpg

当接受最佳心衰药物治疗后仍不能获得很好的治疗效果时,医生应考虑对患者进行铁状况评估,看不适症状是否为缺铁引起。
铁蛋白和铁饱和度水平是评估慢性心衰患者铁代谢的两个主要指标。若铁蛋白<100μg/L,则可诊断为绝对铁缺乏;若铁蛋白在100~300μg/L之间,且铁饱和度<20%,则可诊断为功能性铁缺乏。
慢性心衰患者无论是否贫血,只要诊断为铁缺乏,就应该进行补铁治疗。
慢性心衰患者如何补铁
慢性心衰患者补铁主要有口服铁剂补充和静脉铁剂补充两种途径。
口服铁剂具有过敏反应发生率低、过度补铁风险低的优势,但受铁调素异常影响,吸收率容易比较低。
静脉铁剂补充不受铁调素影响,补铁更迅速,吸收率也更高,但过度补铁和过敏的风险也更高。

一般而言,会根据患者铁缺乏的程度以及铁缺乏的类型来制定最终的补铁方案,建议在进行补铁治疗3-6个月后复查铁状况。

美好生活源于健康之初,健康之初,健康科普专业媒体!

健康之初
反馈
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