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儿脑瘫分型及临床表现
1970-01-01 08:00 来源:39健康网
小儿脑瘫分型有哪些,临床表现是什么?小儿脑瘫的分型有很多,根据小儿脑瘫的不同类型,治疗的方法和方式也不尽相同。脑瘫的分类可以更好的区分与治疗,以取得好的治疗效果,让孩子们尽早回归到正常的学习和生活中。了解了脑瘫的分型和临床表现,对不同类型的脑瘫治疗更有针对性,大大增强了恢复治疗效果。
专家根据脑损伤的部位和临床表现,将脑瘫分为以下不同类型:
一。痉挛型
主要见于足月儿或早产儿严重缺氧缺血性脑病、脑畸形、脑出血、血管病变。颅脑磁共振检查表现为广泛性脑萎缩,皮层及皮层下白质多囊软化,先天性脑发育畸形,脑软化等。病变部位在锥体系(运动皮层及其纤维束),表现为锥体束征。
二。不随意运动型
主要见于缺氧缺血性脑损伤和胆红素脑病,前者损伤壳核和丘脑,后者损伤苍白球、眼球运动神经核、脑干听神经核。颅脑磁共振异常率低,少数患儿可见上述部位信号异常。病变部位属于锥体外系,主要症状为随意运动障碍,不随意运动增多,包括:手足徐动、舞蹈、张力障碍、扭转痉挛、震颤等,肌张力动摇,姿势不对称、不稳定、中线位调节差,经常出现脊柱和髋关节伸展,头背屈、颈部与双肩非对称性后伸,下肢伸展、内旋、尖足,呈角弓反张样姿势。几乎所有患儿都有不同程度的头颈部调节、眼-手调节、言语构音以及进食障碍,部分患儿合并听力损伤,而较少合并癫痫、智力障碍。
三。失调型
主要见于先天性小脑发育不良、窒息、小脑出血。颅脑磁共振表现小脑萎缩、发育不良或部分缺如。临床表现为运动感觉和平衡感觉障碍,并伴有触觉异常和深感觉障碍,运动不协调、辨距不良。通常有肌张力低下,腱反射正常或减弱,可见体颤、双手意向性震颤、眼球震颤。走路呈基底宽、蹒跚、足跟负重、不能走直线的失调步态。
四。混合型
见于严重缺氧,颅脑磁共振表现全脑萎缩和/或多发软化。病变同时累及锥体系和锥体外系。临床表现上述各型症状组合,运动障碍程度往往较重,预后不良,常合并智力障碍、癫痫、眼调节障碍、语言、构音、进食等多方面障碍
五。肌张力低下型
往往是其他类型的过渡形式。表现为全身松软,“W”或蛙位姿势,支撑无力。腱反射正常或亢进。
脑瘫分型及临床表现专家给出详细的说明,希望对您有所帮助,只有多加了解脑瘫方面的知识,才能正确的给予预防和治疗。脑瘫的分型,就更准确的给脑瘫患儿进行定位,制定合理的治疗方法与训练,提高他们的恢复效果和康复机率。给家长和孩子多些希望,在我们共同的努力和坚持下,会给脑瘫患儿们创造出一片属于他们自己的世外桃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