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么是脚尖着地_0
1970-01-01 08:00 来源:39健康网
脚尖着地,踮脚尖,指小儿尖足,是脑瘫的一种表现形式。尖足即宝宝站立时足尖着地,两腿交叉,医学上谓之剪形步态,大多是脑发育不全造成的,往往提示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宫内发育异常、早产等多种因素引起的运动及姿势异常。尖足,并不可怕,只要早发现并进行及早治疗,大部分孩子是可以康复。尖足有生理性尖足和病理性尖足,即正常的和异常的。
生理性尖足:一岁以内正常婴儿,在生长发育阶段会出现一过性尖足,主要在4个月左右扶站立位蹦跳阶段和10个月左右开始持续站立阶段,随着生长发育尖足会消失,这种即为生理性尖足。生理性尖足需要家长密切随访观察。
病理性尖足:由于病理性尖足往往提示宝宝可能存在一定程度的脑损伤或脑发育异常,需要引起家长足够重视。
这两种足尖着地原因如何进行区分呢?专家提示,第二种足尖着地症状因为是一种病理性症状,因而通常会表现出一些异常症状。
1.尖足长期存在不消退
2. 尖足伴有运动发育落后
3. 小于4个月即出现尖足
4. 尖足程度比较明显
5. 尖足伴视听反映不灵敏
6. 尖足伴其他异常姿势
如果患儿表现出上述症状就可以判断为小儿脑瘫所导致的足尖着地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