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3岁心梗死亡,明明还有救!医生告诉你心脏支架术真正的风险 - 健康之初


43岁心梗死亡,明明还有救!医生告诉你心脏支架术真正的风险

核心提示:几天前刚刚送走的一位年仅43岁的患者,就是这样一种情况。

在临床中每天都见证着死亡,有些是无可奈何,可有些却让人觉得惋惜。

在心内科,让我觉得惋惜的是在心梗急救的时候,总有些患者或家属因为担心支架术的安全问题,一拖再拖,结果最终导致了患者的死亡。而事实上,患者明明还有活下去的机会。

几天前刚刚送走的一位年仅43岁的患者,就是这样一种情况。

或许是因为还太年轻,家里人把他送来的时候,从没有想到他的病情会这么严重,甚至觉得只是因为前天喝酒喝多了导致的。所以医生要求一系列检查的时候,家属就已经心存疑虑了,等到检查结果一出,说是急性心梗的时候,家属就更加质疑了。而面对立即手术的要求,家属迟疑了,再听说要在心脏里放一个支架,更是一肚子的疑问和排斥。他才43岁怎么会是心梗呢?这么年轻就要放支架,以后该怎么办?

反正就是一肚子的问题,然后就迟迟不肯签那个字。医生等着救命,但是家属不签字,也无能为力。直到患者突发室颤,心脏停跳,这时候家属才着急,可是为时已晚,患者还是走了。当时怎么就没想过,他才43岁如果就这样突然去世了,该怎么办?

 支架术.jpg

图片来源于站酷海洛

这样的悲剧本可以避免的啊!

以临床观察来看,之所以有很多人对支架术心存疑虑,主要有几点。

一是担心支架术的安全性问题,毕竟这是在心脏上动手术,在未知情况的前提下,害怕手术过程中会出什么问题,也是理所当然的。

医生释疑:支架术虽然手术在心脏,但属于微创手术,它是通过一根球囊导管,经血管穿刺把管状支架送到病变处,然后通过加压扩张球囊,使支架张开于病变处。所以说,手术并不是大家想象的需要开胸,而是只经过微创的血管穿刺即可实现。支架算是心内科最基础的一种治疗方式,目前已经很成熟,只要是选择正规的医院,大家不用担心它的安全性问题。

二是担心支架术后的恢复问题,毕竟这是有一个外物植入了心脏,术后会不会有排异反应、过敏反应,或者有移位错位等问题发生,也常会引起人们的担心。

医生释疑:支架术是用来救命的,只要是操作正规,康复措施正常,出现术后问题的可能性也不大。支架所用医用植入性材料的生物相容性都是长期临床试验证实的,发生排异、过敏反应的概率极低。至于移位错位就更不可能了,因为支架植入血管后,会慢慢与血管融为一体,成为血管的一部分。所以,对于支架术本身所带来的术后恢复问题,大家没必要担心。

 心梗.jpg

图片来源于站酷海洛

事实证明,真正让支架术从“救命符”变成“催命符”的并不是支架术本身的问题,而是患者的态度问题。这是因为有些患者总觉得支架术后,自己的血管通开了,冠心病也就治好了,然后患者就会想当然地停药、停止个人生活的管理,结果没多久血管再次被堵,甚至因此直接丧命。这样的情况还是很常见的。因此,患者对支架术本身的担心往往是多余的,真正需要担心的应该是术后的病情管理问题,因为支架术是治标不治本的,术后仍面临复发的风险,要求患者术后一定要坚持好好吃药,好好生活,这才是关键。

最后,再给大家讲一下支架术可能存在的风险。

支架术的好处大家都清楚了,它对冠心病、心梗患者来说,是救命的手段,尤其是用于心梗的急救,它能帮助快速疏通堵塞的血管,恢复正常的心肌供血供氧,挽救患者的生命。

当然,支架术也并非没有风险,上面的术后再狭窄就是风险之一,另外还包括一些可能存在的风险。比如冠脉造影需要使用碘造影剂,可能会有致敏风险;可能会有穿刺血管损伤的风险;可能会诱发严重的心律失常;可能会导致冠脉急性闭塞、心包填塞等;可能会有球囊扩张失败的风险等等。事实证明,这些风险的发生率极低,只要是选择专业的大医院,找权威的医生,患者完全没必要担心。

美好生活源于健康之初,健康之初,健康科普专业媒体!

健康之初
反馈
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