糜烂性胃炎 离胃溃疡有多远? - 健康之初


糜烂性胃炎 离胃溃疡有多远?

核心提示:我妻子患胃胀、胃嘈杂(胃中饥饿感)多年,经当地市立医院电子内镜检查,发现胃体部黏膜充血,胃窦部有多个疣状突起,并有红疹样改变,诊断为疣状胃炎。

  患者咨询:

  我妻子患胃胀、胃嘈杂(胃中饥饿感)多年,经当地市立医院电子内镜检查,发现胃体部黏膜充血,胃窦部有多个疣状突起,并有红疹样改变,诊断为疣状胃炎。

  请问,疣状胃炎是怎么回事?如何治疗?

  专家答疑:

  疣状胃炎是慢性胃炎分类的一种,又称慢性糜烂性胃炎或痘疹样糜烂。

  内镜下所见有以下特点:病变大多呈直径0.4~1.5厘米的圆形或类圆形的低丘状黏膜隆起,中央有脐状凹陷糜烂,表面覆盖血痂、白色或灰黄色纤维素性分泌物。

  个别丘状隆起的顶部仅有凹陷而无糜烂,或凹陷与糜烂均不明显。

  病变好发于胃窦部,其次是胃体下部。

  病变多散在分布,有的病变呈梭形或不规则形;有的相互融合成蛇形或节段膨大形皱壁。

  可单发或多发成串或成簇状。

  糜烂愈合后凹陷消失,也有凹陷常存者。

  值得指出的是,按病理学分类的慢性浅表性胃炎,其内镜下的形态,除可表现为单纯型(特点为黏液增多、充血、黏膜红白相间、花斑和水肿)和出血型(特点为黏膜有出血斑点)外,尚有糜烂型。

  此型表现为黏膜上皮完整性受损,可分三型:隆起型,如丘疹状,顶端有脐样凹陷;平坦型,病变不高出周围黏膜;凹陷型,病变比周围黏膜低,周围黏膜有炎性表现。

  慢性浅表性胃炎的这种病变形态特点,与疣状胃炎酷似,两者可能就是一回事,故疣状胃炎的诊断目前很少使用,常将有类似疣状胃炎病变形态者,诊断为慢性浅表性胃炎,糜烂型。

  本病经正规治疗大部分患者能治愈,少数可发展成为胃溃疡。

  治疗主要是:

  (1)应用胃黏膜保护剂。

  可供选用的药物有:①三钾二枸橼酸络合铋,市场上含此成份的商品药有得诺(De-Nol)、果胶铋、得必泰等;②硫糖铝;③前列腺素(PG);④谷氨酰胺和替普瑞酮等。

  (2)应用抑酸或制酸剂。

  胃酸高者可选用洛赛克、雷尼替丁、法莫替丁等。

  (3)抗菌药。

  幽门螺杆菌阳性者可选用阿莫西林、甲硝唑(或替硝唑)、呋喃唑酮和克拉霉素等。

健康之初
反馈
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