冠心病诊治要走出这些误区 - 健康之初


冠心病诊治要走出这些误区

核心提示:心脑血管疾病已居我国慢性病发病之首,也是死亡病因前三位。如何才能有效预防引起心梗的重要病因冠心病?近日,记者采访了成都市第三人民医院心脏监护室主任唐炯。

  心脑血管疾病已居我国慢性病发病之首,也是死亡病因前三位。如何才能有效预防引起心梗的重要病因冠心病?近日,记者采访了成都市第三人民医院心脏监护室主任唐炯。他指出,冠心病防治上存在一些认识误区,既可能耽误病情,也可能给患者带来不必要的经济和精神负担。

  误区一:胸痛=冠心病

  患者常常因为胸痛不适怀疑自己有冠心病而辗转求医。其实心内科门诊病人中,其他系统疾病,如胸膜炎、肋软骨炎、肺炎、食道炎、胃溃疡、胆囊炎等,都会导致胸痛症状。统计发现,因为胸痛就诊的患者中一半以上不是心绞痛患者,因为胸痛到急诊科就诊患者中,2/3以上不是心绞痛。因此,出现胸痛症状时不要过于惊慌失措,困扰自己。

  误区二:心电图心肌缺血=冠心病

  患者经常在心电图体检中发现有ST-T异常,被告知这是心肌缺血或冠心病表现。其实,静息下做的心电图对冠心病的诊断价值有限,其敏感性仅为23%。特别是女性、老年人、血液有电解质紊乱的患者,更容易出现这种所谓心肌缺血心电图。因此,根据静息心电图出现ST-T异常就简单诊断为冠心病,存在很大的误诊率。

  误区三:心电图发现各种早搏或房颤=冠心病

  很多患者因为心电图或心悸症状发现有早搏或房颤这些心律失常现象,而怀疑有冠心病,这是不科学的。冠心病的主要表现形式还是心绞痛等,极少以早搏或房颤单独作为临床表现。健康老年人80%都发现有早搏。房颤随着年龄的增长,其发生比例急剧增加,65岁以上人群房颤的发生率可达6%。

  误区四:忽视心脏专科问诊对冠心病诊断的重要价值

  多数胸痛患者可以通过问诊判断是否冠心病,但是病人往往依赖冠脉造影等大型检查来判断,造成不必要的经济负担。大部分冠心病的胸痛发作都是很典型的,并且具有重复性。它往往以体力活动、劳累或激动作为发作的诱因,每次发作的部位、范围、性质、缓解方式都有较为固定的特点。因此,很多胸痛是可以通过医生问诊就做出是否冠心病心绞痛临床鉴别的。

  误区五:一般体检都正常,为何还会有冠心病急性发作

  心电图等临床冠心病诊断的常规辅助检查措施均有局限性,并不能排除冠心病。临床早期诊断冠心病的方法很多,目前临床应用较多的是多排CT检查,它能够清楚地显示冠状动脉管腔的情况。冠状动脉狭窄的部位和狭窄程度,对管腔狭窄诊断的敏感性和特异性分别为87.5%和97.2%,甚至知道粥样斑块的密度。

  误区六:重治疗轻管理

  不少冠心病患者出院后缺乏自我管理,生活方式不健康,B阻滞剂使用剂量不足,症状缓解后停药,自认为血管重建术后即冠心病治愈,导致冠心病患者治疗出院后心梗再发增加。因此,对于冠心病不能只救不管,出院后应该继续保持健康生活方式与健康心态,特别是戒烟。同时定期在门诊随访检查。

  误区七:冠心病患者不能运动

  许多冠心病患者对于运动存有戒心,长期有意限制自己的活动量,这是不正确的。其实,接受科学运动康复锻炼,可以改善冠心病患者运动耐受能力,使心绞痛发作减少,反而更少发生心梗等不良心血管事件,使生存率增加。

健康之初
反馈
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