冠心病防治存在“两性差异” - 健康之初


冠心病防治存在“两性差异”

核心提示:冠心病的二级预防策略男女相同,但治疗反应略有差异。女性患者在抗栓治疗时更易出现出血并发症,且应用血小板糖蛋白Ⅱb/Ⅲa 受体拮抗剂效果较差。

  1、冠心病防治的两性差异

  治疗女性冠心病(包括稳定或不稳定性心绞痛、急性冠脉综合征和急性心梗)应遵循相应指南中的建议。事实上,女性急性心梗患者较少接受经循证医学证实的有效措施治疗。与男性相比,女性患者早期应用阿司匹林、β受体阻滞剂、再灌注治疗及血运重建的比例分别降低14%、10%、25%及13%。

  冠心病的二级预防策略男女相同,但治疗反应略有差异。女性患者在抗栓治疗时更易出现出血并发症,且应用血小板糖蛋白Ⅱb/Ⅲa 受体拮抗剂效果较差。

  2、推荐高危女性患者预防性应用阿司匹林

  入选近4万名中年女性的妇女心脏研究表明,小剂量阿司匹林对心血管复合终点无影响,对心梗无预防作用,虽可降低卒中风险17%,但会增加胃肠道出血风险。目前仅推荐高危(10年心血管事件风险>30%)女性患者应用小剂量阿司匹林,且医师应注意权衡个体获益与出血风险。对于已合并冠心病的女性患者,仍推荐应用阿司匹林。

  3、他汀预防价值未定论

  他汀对男女冠心病的二级预防作用相当。荟萃分析显示,他汀作为一级预防措施,可显着减少男性冠脉事件,但对女性冠脉事件的预防价值不确定,且他汀无法降低男女患者冠心病死亡率。然而,新近公布的一项随机双盲安慰剂对照研究(JUPITER)表明,对1.7万余名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130 mg/dl,高敏C反应蛋白(hs-CRP)>2 mg/L的健康受试者平均随访1.9年后,瑞舒伐他汀治疗可显着降低心梗、卒中、血管再通、不稳定性心绞痛住院和心血管死亡等主要终点事件发生率。

  4、补充叶酸对叶酸水平低的绝经后女性可能有益

  高同型半胱氨酸血症是动脉粥样硬化的独立危险因素,大规模前瞻性临床研究未能证实补充叶酸能降低冠心病风险。因此,WHO在《心血管疾病预防指南》中不推荐应用叶酸。但深入分析上述研究后发现,补充叶酸无法获益可能与西方发达国家多年前已在食品中添加叶酸有关。在叶酸基础水平较低的发展中国家进行的小规模研究表明,绝经后女性可能从补充叶酸中获益。

  5、吸脂术可能无益于冠心病防治

  腹型肥胖是冠心病的危险因素,一项小规模研究对7例肥胖女性患者进行大容量吸脂,随访84~208周后,患者血压、血脂和胰岛素抵抗情况无显着变化。

  6、激素替代治疗不推荐用于预防冠心病

  关于雌(孕)激素替代治疗对心血管的影响,临床观察与大规模前瞻性研究结果有差异,后者显示长期激素替代治疗会增加心血管疾病风险。长期激素替代治疗仅能减少骨折和结肠癌发生,但会显着增加冠心病、静脉血栓、乳腺癌和胆道疾病发生风险及65岁以上女性的痴呆发病率。研究表明,替勃龙(雌、孕和雄激素复合物)可增加骨质疏松的老年女性患者卒中风险。

  总之,不推荐应用激素替代治疗来预防冠心病,但有部分妇产科专家认为,对于更年期症状严重的中年女性,短期给予激素替代治疗不会升高冠心病发病率和死亡率。目前激素替代治疗仅推荐用于年龄<60岁、绝经6年内的女性患者,但最长疗程应短于6年。

健康之初
反馈
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