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读梦 摆脱恶梦 一夜好眠 - 健康之初


解读梦 摆脱恶梦 一夜好眠

核心提示:很多人都不知道,其实我们每天睡觉时都在做梦,只是有的人醒来时并没“感觉”到梦的存在。事实上,做梦能反映我们真正的内心世界!梦到被人追、鬼怪、空难,你大叫惊醒,惴惴不安。恶梦连连表示什么?如何改变这种恶性纠缠?

  很多人都不知道,其实我们每天睡觉时都在做梦,只是有的人醒来时并没“感觉”到梦的存在。事实上,做梦能反映我们真正的内心世界!梦到被人追、鬼怪、空难,你大叫惊醒,惴惴不安。恶梦连连表示什么?如何改变这种恶性纠缠?

  如果你每天睡6~7小时,活到80岁,这一生你总共会做多少梦? 答案是,超过10万个梦。 看到这数字,你可能会想,怎么可能!我一星期都做不到一次梦,不论怎么算,到80岁都不可能做这么多梦。

  美国睡眠障碍协会创办人彼德.郝依(Peter Hauri)博士指出,事实上,现代脑科学及睡眠医学证实,我们每天睡觉时都在做梦,一个晚上平均出现4~5个梦,只是有时候你并不一定“感觉”梦出现,早上醒来,也不记得曾做过梦。但有些人却比较容易察觉自己在做梦,甚至因为多梦,醒来觉得疲惫不已,抱怨一直做梦让他们睡不好。恶梦连连,小心潜藏精神疾病

  除了多梦,有人还经常做令人惊恐不安的恶梦。如果恶梦反覆出现,总是梦到有人来讨命、妖魔鬼怪突然在身边出现、搭飞机却发生空难等等,半夜吓醒而睡不着,就要提高警觉,可能是潜在精神疾病,如忧郁症、焦虑症等,导致恶梦连连,难以安眠,最好即早求医,找出原因。

  接连做可怕恶梦,常出现在“创伤后压力症候群(PTSD)”患者身上,他们白天脑中反覆出现创伤事件或痛苦的经验,到了夜晚同样煎熬,入睡后很快就被恶梦惊醒,有些人甚至因此不敢上床睡觉。

  政治大学心理系副教授杨建铭过去在美国纽约的睡眠中心,曾辅导过这样的病人:一位移民美国的中年男子,经营杂货店一连被抢三次,从此常常担忧害怕,晚上睡不安稳。没料到,不幸事情接二连三,他的女婿外出不慎被车撞死,为此他很内疚,认为女婿听他建议移民来美国,才会发生意外,这件事成为压垮他的最后一根稻草,从此他几乎每晚做恶梦,梦里一直见到死去的亲人朋友,包括女婿,掐住他的脖子索命,使他心里承受极大痛苦和恐惧,甚至白天不敢出门,晚上不敢睡觉,相信自己真有生命危险。

  经过睡眠、精神相关检查,发现他其实患有严重睡眠呼吸中止症,“这可以理解为什么他总是梦见别人想掐死他,让他“喘不过气”,事实上他在睡眠中,呼吸的确不顺畅,”杨建铭说,再加上长期心理压力及恐惧,使睡眠状况雪上加霜,一直藉由做恶梦显现。

  焦虑的梦反应生活压力 此外,习惯负面思考、想法比较悲观、容易紧张的人,也常做些令人不舒服的梦,尤其梦境多半和“焦虑”、“急切”的感觉有关,如被人在身后不停追赶、赶不上公车、火车、飞机,迟到来不及应考,或者考试成绩很差,被老师当众指责,不知所措等等。 睡眠中心临床心理师卢世伟指出,除了上述人格特质容易做“焦虑”的梦之外,出现这类梦境,通常也反应日常生活的某些压力,可能最近生活感觉紧张,或即将面临挑战,正处理困难棘手的问题等等,应该检视压力来源,设法放松,缓解压力,或做好准备以迎接考验,就能慢慢减少恶梦出现的频率。

  还有一种特殊的焦虑性精神官能症,称为“夜间恐慌症发作”,患者在夜间突然惊醒,出现心悸、呼吸困难、冒冷汗等状况,病人感觉很像在做恶梦,但却没有清楚的梦境和情节,因为这种恐慌症并非发生在“快速动眼期”(恶梦多发生在这个阶段,梦的内容比较复杂、鲜明、令人印象深刻),这些异常状况纯粹是恐慌症发作时的生理表现,并非做恶梦。

  梦是夜间的情绪调节器 排除骇人、恼人的恶梦及睡眠疾患,做梦并非坏事。透过梦,我们更了解自己内心世界,察觉生活中被压抑的真实情感及向望,白天无法抒发的压力及负面情绪,在夜晚经由做梦得到调解。

  马偕医院协谈中心主任王荣义研究梦多年,也常藉着讨论梦境,帮助前来寻求咨商辅导的人解决困扰。他从解梦的经验发现,梦能真实反应人内心感受、情绪,也是了解一个人最快、最直接的方法。

  他举例说,梦境常出现在室内、小空间里(如车子)的人,多半属于自省能力强,容易给自己压力,或者会自我挑剔的人;相反地,梦境如果多数在户外,如海边、郊外,通常个性比较外放,和人互动热络,但有些也倾向容易责怪他人。

  而有些人做了怪诞、荒谬,甚至违反伦常的梦,觉得困惑,不晓得自己为什么做这种梦。王荣义指出,如果现实生活愈去否定、逃避、压抑自己的情绪,晚上睡觉愈容易出现怪梦。

  一位来协谈的女学生说出她藏在心中很久,不敢向人提起的怪梦──在梦里,她和父亲起争执,并用双手掐死爸爸,还把他推下悬崖。后来她走下去,想确认爸爸是生是死,正好看见一具尸体浮上水面,当她打算凑近探看,突然,这具浮尸弹起来,一张爸爸的脸正对着她,她吓得大叫一声,便从梦中惊醒。

  做这种“大逆不道”的梦令她困惑害怕,但王荣义解释,这女生并非心里怨恨父亲,她厌恶而急欲摆脱的其实是自己,尤其自己个性中像父亲的部份。 原来,女生的父亲脾气并不好,让她承受不小压力,但偏偏自己有些像父亲,其实脾气也常失控,她就在不喜欢这样的自己,及有时候忍不住大发脾气之间矛盾挣扎,甚至好一阵子,她强迫自己绝不能生气,但最终还是受不了,更在梦中发泄出来。

  王荣义认为,人要了解及面对真正的自己,才会善待自己。但很多时候,内心许多压力、冲突我们没有察觉,或刻意视而不见,只是一直压抑、催眠自己,“没关系,要坚强,要正向思考,”并没有重视、照顾已经存在内心的问题、伤害。而梦的出现,正提醒我们应该正视并坦然接受自己,当我们对内心冲突、不舒服的情绪释怀,心情放轻松,恶梦、怪梦会渐渐消失。

  梦提供灵感,解答疑惑 做梦不仅帮助纾解白天的压力,有时,梦更担任解答我们人生各种疑难困惑的最佳盟友,甚至是生活、工作的创意来源。 祈求梦里得到问题的解答,并非新鲜事,早在远古埃及、希腊,就有“孵梦”的仪式,人们尝试睡在神殿里,努力诱发做梦,而无法亲自到神殿的人,甚至请别人代为做梦,希望从梦中任何讯息里得到指引。

  然而,历史上更不乏知名科学家、艺术家、哲学家等,藉做梦获得灵感,因而有了伟大的发明或创作,例如提出化学元素周期表的俄国科学家门德列夫,某天晚上在家思考宇宙本质时,打起了瞌睡,当他从睡梦中醒来,就想到宇宙的原子应该怎么排列,于是创造了依照原子量所排列的元素周期表。

  而印度圣雄甘地打坐两星期,在一次做梦中得到对抗英国、争取印度民族独立解放的重大策略,就是历史上知名的“非暴力不合作运动”。

  德国古典音乐作曲家华格纳创作的歌剧“崔斯坦与伊索德”,及布拉姆斯的“第一号钢琴协奏曲”,创作概念也都归功于做梦。

  事实上,每个人都有藉着做梦激发创意的能力,依此解决日常生活中碰到的难题。

  美国知名的梦学研究者盖儿.戴兰妮(Gayle Delaney)就写书、开课演讲教人练习孵梦,也就是在睡前运用意志力诱发做梦,诱发的梦可以带来启示,为我们解决困扰。

  她在着作《你是做梦大师》里举了例子,她的一位学生威廉是艺术家,热爱绘画,虽然才气不凡,但收入不多,让他挣扎是否放弃教人画画,另谋一份收入稳定的工作。于是,他有求于梦,在睡前孵梦时默念,“我应该换个工作赚钱吗?哪一条路比较适合我?”结果,他梦到自己捡到一张20美元的入场券,能通往一个无虞钱财的国度。

  梦醒后,他了解20元的入场券正是他每周教人画画的收入,他解读认为,这个梦在鼓励他继续坚持他喜爱的绘画工作。做了这个梦一年多,威廉仍然在教绘画,但名气渐响,收入也增加,而且作品还在几家高级画廊展出。

  记录梦、解读梦、善用梦,生活更自在

  希望藉梦睡得更好,生活更健康自在,你需要先记录自己的梦,并慢慢学习解读梦,从中找出意义。 不少人感觉昨晚好像有做梦,但白天醒来,却想不起任何梦的情境细节,研究梦的专家指出,这主要因为做梦者的主观意识认定,梦境并不特别,都是一些琐碎小事,根本没有“想要”记得梦的内容,所以,一觉起来便忘得一干二净。 其实,不管长梦、短梦、日常生活相关的梦,或怪诞荒谬,超脱现实的梦,都可能藏着有趣的讯息,不妨练习记录下来,并和实际生活联结,自己学习解梦。

  记录“梦日记”的技巧:

  1随时在床边备妥纸、笔,以便从梦中醒来时,马上能记录梦境内容。

  2梦醒之后,不要马上下床,让自己静静闭着眼睛,躺在床上回想一下刚才做梦内

  揭梦

  梦多不一定代表睡不好

  医学上并不会单纯以“多梦”来断定一个人睡得好不好,有些人虽然夜晚感觉做很多梦,但还是睡得不错,白天精神不受影响。

  林口长庚睡眠医学中心主治医师许世杰表示,要评估是否因为多梦影响睡眠,甚至需要就医检查,必须看白天整体精神状况好不好,像是会不会嗜睡、注意力不集中等等,如果出现这些现象,表示多梦可能影响了睡眠品质。

  究竟,为什么有人会感觉多梦,有人却不会?

  主要原因和睡眠品质好不好有关,例如半夜是否因为睡眠问题、情绪忧郁焦虑等而睡得比较浅(浅眠)、睡眠一直被打断等等。

  多梦且睡不好的人之中,有一部份患有睡眠障碍,常见的如睡眠呼吸中止症,在睡眠中出现呼吸道缩窄或阻塞现象,造成呼吸暂时中止,因此睡眠一直被打断(但当事人多数不会感觉自己醒来),白天精神很差,昏昏欲睡;另一则是周期性肢体动作障碍,在睡觉时肢体会不自主抽动,因此患者整晚睡睡醒醒,睡眠品质不良。

  另外有些人属于紧张大师,容易焦虑、过度担心,这样的人在夜晚睡觉时,警觉系统比一般人活跃,因此睡得很浅,容易醒来,也造成他记得比较多梦。

  如果自己多梦睡不好,早上精神变差,建议做睡眠检查,及评估情绪压力状态,让专业人员帮你找出问题,即早接受相关的治疗辅导,改善睡眠品质。

健康之初
反馈
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