躺着喝奶导致宝宝“地包天”? 3至4岁时是最佳矫形期 - 健康之初


躺着喝奶导致宝宝“地包天”? 3至4岁时是最佳矫形期

核心提示:牙齿畸形并不一定都是遗传,有些后天的人为因素也会造成‘地包天’和‘大龅牙’比如有些年轻妈妈不注意喂奶姿势,经常躺在床上给孩子喂奶,这样孩子吃奶的时候就会下巴前伸,时间久了,就会形成‘地包天’。

  “医生,我女儿这牙还能纠正过来吗?能够不手术吗?”近日,贵州商人周先生带着15岁女儿小雅来到医院求医。经过该科医生检查诊断,发现小雅的“地包天”与婴儿时期躺着喝奶的不良习惯有关。

  据了解,小雅的“地包天”还伴有牙不齐。医生称,小雅父母双方家里都没有“地包天”的遗传因素。但小雅小时候一直躺着吃奶,这样会使她的下巴不良前伸,容易导致乳牙“地包天”。周先生说,女儿小时候就有点“地包天”,但那时认为换牙后就会好,他没有引起重视。哪知,小雅越大“地包天”越明显,害得她越来越抑郁。

  小儿不良习惯 极易导致“地包天”

  专家说,地包天主要是由于一些不良的习惯导致的,因此后天因素多一些,先天性遗传性的因素也有一些,如果家长有地包天或者颌骨发育畸形的话,小孩也可能有这个病。更多的是习惯不太好。

  伸舌习惯:在乳牙和恒牙替换时,许多儿童经常好用舌尖舔松动的乳牙、乳牙残根或刚刚长出的恒牙,时间一长,就形成了吐舌或舔牙的习惯,继而形成反牙合或双颌前突,后者表现为上下牙往外支,即人们常说的“包牙”。

  咬唇习惯:这一习惯大多发生在6-15岁之间,常由于儿童情绪不好,出现咬唇动作,日久即形成咬唇习惯,女孩多见。咬唇习惯可单独存在,也可伴有吮指习惯。其中,咬上唇习惯可形成上前牙舌向倾斜,下颌前突,下牙前突。

  吮指习惯:吮指活动是婴幼儿最初学会神经反射的一种行为,正常儿童几乎都有吮指习惯。一般认为,2-3岁前有此习惯可视为正常的生理活动,这种习惯通常在4-6岁以后逐渐减少而消失。如在此后仍有吮指习惯并有一定强度的话,就会导致明显的错牙合畸形。

  吮吸功能异常:吮吸功能是婴儿出生以后获取营养的必要条件之一。婴儿刚出生时,下颌骨的位置处于远中位置,通过正常的母乳喂养,给下颌带来一定的功能性刺激,促进下颌的生长并使下颌调整到中性位置。若为人工喂养,可由于奶瓶位置及喂养姿势不正确,或橡皮奶头大小不适,喂养姿势不太合理(让孩子躺在床上给喂奶)等原因,而形成错牙合畸形。

  小儿“地包天” 3至4岁时是最佳矫形期

  “地包天”在医学上称反牙合,是一种危害很大的错颌畸形,医学上矫正反牙合的原则是早期矫治、防止畸形。目前,社会上对其普遍存在这样一种错误的观点:乳牙反牙合不需要治疗,等孩子换完牙齿再做也不迟。其实,乳牙期反牙合危害非常大,若不及时治疗,等到了恒牙期,反牙合由牙性反牙合变为骨性畸形,整个面型都会发生改变,就无法通过移动牙齿来矫正甚至不能矫正了。

  三岁以下的患儿年龄过小,无法配合医生制作和佩戴矫治器,而三岁以上的患儿已具备一定的自我支配能力,所以医生一般主张从四岁开始治疗反牙合。乳牙期或乳恒牙交替期个别牙齿轻度反牙合,可以在医生指导下使用活动矫治器进行治疗,多个牙反牙合或畸形较严重时,则需要正畸医生用固定矫正器进行矫治。同时由于多数反牙合具有遗传性、复发性的特点,部分患儿乳牙反牙合矫正后,恒牙萌出后可能会再次发生反牙合,须再次矫治,因此保持矫治至成年是巩固疗效、彻底治愈反牙合的有效途径。

  如果替牙期反颌没有及时矫正,到恒牙期矫正一般是在12岁以后,则需用较复杂的矫治器,矫治难度大、时间长,费用较高,且面型改善不明显,严重者须采取正颌外科手术才能矫正。

  青春期治疗地包天 需要通过正颌手术

  成人的“地包天”需要通过正颌手术进行矫正,就是将突出来的下颌骨截去一段,然后再往后退。截骨后用钛钉固定,如果不发生排斥反应,钉子一般不再取出。目前,正颌外科技术已相当成熟,所有的手术切口均在口内完成。手术过程并不难,但要完全矫正畸形,需要在做正颌手术之前做正畸,也就是箍牙,先把错乱的牙齿重新排列整形,等做完了手术,上下咬合关系才能正常,否则做了手术牙齿也咬合不上了。

  这类手术绝大部分是在骨发育成熟后才进行骨骼矫正,女孩在16-17岁以后,男孩在17-18岁以后,颌骨才发育完全,少部分病人(如半侧颜面发育不足等)可早些进行手术干预治疗。

  专家强调,正颌手术是一类创伤较大的手术,手术风险相对较高,存在颌面部畸形者应到正规医院口腔颌面外科就诊。

健康之初
反馈
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