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2个老年人1人骨质疏松 - 健康之初


每2个老年人1人骨质疏松

核心提示: 随着人们生活方式的改变以及社会老龄化发展,骨质疏松已跃居中国最常见慢性疾病的第四位。据估计,中国骨质疏松患者人数超8800万,每两个老年人中就有1人患病。

  随着人们生活方式的改变以及社会老龄化发展,骨质疏松已跃居中国最常见慢性疾病的第四位。据估计,中国骨质疏松患者人数超8800万,每两个老年人中就有1人患病。

  骨质疏松患者人群呈年轻化趋势

  骨组织的代谢是一个旧骨不断被吸收、新骨不断形成、周而复始的循环过程。骨质疏松症的发病机制主要是由于骨吸收与骨形成的动态平衡被破坏,骨吸收大于骨形成,导致骨量减少、骨的微观结构退化、骨强度下降,患者发生骨折的危险性增高。

    原发性骨质疏松症主要患者为40岁以上逐渐进入绝经期的妇女以及50岁以上包括男性的中老年人,且近年来,患者人群更呈年轻化趋势。目前我国50岁以上女性的骨质疏松率已高达30%以上。

    骨质疏松症如果得不到及时治疗,会带来髋骨骨折、脊椎骨折等情况,其中尤以髋部骨折最为严重。据国际骨质疏松基金会的数据显示显示,有20%至24%的患者在发生髋部骨折一年内死亡,一半的患者生活不能自理。

  骨质疏松患者依从性不佳成为治疗难点

  “由于骨质疏松的治疗是一个长期的过程,治疗效果受患者依从性的影响较大。然而一直以来,治疗依从性不佳都是困扰医生和患者的重要问题。”复旦大学附属华东医院骨质疏松防治研究中心朱汉民教授指出。

    据了解,由于用药复杂、次数频繁、担心肠胃道副作用、缺乏快速疗效等原因,骨质疏松症患者长期治疗依从性差成为一个普遍问题。根据美国外科医生总会报告显示:美国骨质疏松患者的长期治疗依从性仅为50%。患者治疗依从性差将导致治疗效果不佳,无法有效抑制骨转换,骨密度大幅降低,增加骨折风险,并由此为美国带来每年一千亿美元的高额治疗费用。

    朱汉民教授表示:“确切可见的疗效是骨质疏松患者坚持治疗的动力。骨转换标志物检测能监测疗效,让临床医生和患者更早评估骨松治疗效果。通过鉴别服药的依从性,评估病情进展,优化治疗方案,提升患者治疗的依从性。同时预测骨折风险,降低致死致残率,帮助提升骨质疏松患者的治疗管理。”

健康之初
反馈
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