骨质疏松易骨折 不可小视 - 健康之初


骨质疏松易骨折 不可小视

核心提示:年龄增长、女性以及性激素缺乏等都是骨质疏松的危险因素。此外,骨质疏松家族史、过度饮酒、吸烟以及多种慢性病症等也属于危险因素。

  骨质疏松症是一种常见病,也是骨折的常见诱因。骨质疏松的常见原因包括生长期骨形成缺陷、成骨细胞骨形成受损,以及能增加骨吸收的一些病变。骨质疏松最常见于绝经后的高龄妇女。年龄增长、女性以及性激素缺乏等都是骨质疏松的危险因素。此外,骨质疏松家族史、过度饮酒、吸烟以及多种慢性病症等也属于危险因素。

  骨质疏松该如何诊断呢?由于骨折的患者存在与其年龄和性别不符的骨质疏松,所以应该通过生物化学检查排除一些病症,如甲状旁腺功能亢进症、甲状腺功能亢进症、库欣综合征、性腺功能减退症以及多发性骨髓瘤等。诊断骨质疏松可采用的手段有很多,包括物理诊断、骨形态计量学诊断和生化诊断。物理诊断包括X线定性法和半定量法、光子吸收法及超声诊断。骨形态计量学诊断是通过骨穿刺取得骨组织样品,做成病理切片,在图像分析仪上对骨小梁的数量、形态和分布进行观察、计算、分析,给出骨组织中骨基质、骨小梁等各种参数值,从而对骨质疏松作出正确判断。生化诊断包括骨形成标志物和骨吸收标志物,综合诊断法以骨矿含量测量结果为主,结合年龄、性别、体态、症状、骨折、生化检测结果等多项参数,进行综合评分来诊断骨质疏松。

  判断骨质疏松可用的反应骨代谢的标志物:

  骨形成标志物包括骨钙素、血清总碱性磷酸酶和骨性碱性磷酸酶、Ⅰ型前胶原肽。其中骨钙素是反映新近骨形成的敏感指标,而骨性碱性磷酸酶则为骨形成的较稳定可靠的标志。前胶原肽因缺乏组织特异性,一般只作为疗效评估指标。

  骨吸收的生物化学标志物包括脱氧吡啶酚和吡啶酚、Ⅰ型胶原交联区N-端或C-端肽等胶原代谢物、破骨性耐酒石酸酸性磷酸酶、半乳糖羟赖氨酸和羟脯氨酸等。其中脱氧吡啶酚、Ⅰ型胶原交联区C-端肽、半乳糖羟赖氨酸在反映骨吸收上有较高的特异性。破骨性耐酒石酸酸性磷酸酶则是新的特异性骨吸收指标。

健康之初
反馈
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