类风湿病并不是因湿寒所致 - 健康之初


类风湿病并不是因湿寒所致

核心提示:很多人以为,类风湿是因为居住环境潮湿所致,也有不少女性患者认为“是在坐月子的时候吹风着凉所致”。“这是认识的一大误区。”专家解释说,风湿病是一个系统性的自身免疫性疾病。免疫系统是保护自己免受病毒、细菌侵害的,对自己组织器官不反应的,这种现象叫免疫耐受。当免疫耐受遭到破坏以后,就会造成自身免疫性疾病。

  数据显示,我国约有500万患者,但由于对这种常见病仍存在知晓率低、就诊率低、治疗率低的“三低状况”,很多患者未能在疾病的早期阶段寻求正规治疗,逐渐发展为活动受限,最终导致残疾。

  中年女性多见

  “类风关对任何年龄的成人都可发病,80%发病于35—50岁,女性病人约是男性的3倍。”中华医学会风湿病学分会主任委员、中国医师协会风湿免疫科医师分会候任会长、北京协和医院风湿免疫科副主任授曾小峰教授称,作为一个系统性的自身免疫性疾病,从根本上讲,风湿病的发病机制是不清楚的。女性发病率比男性高的根本原因尚不明确,但很可能跟女性的激素水平有关。

  类风湿性关节炎病人大约有15%呈急性发作,多数则起病缓慢。一般来说,关节症状虽是本病最突出的表现,但最初却不一定出现关节的症状,而且还不一定有明显的临床表现。

  “需要强调的是,风湿病是一个系统性的自身免疫性疾病。免疫系统是保护自己免受病毒、细菌侵害的,对自己组织器官不反应的,这种现象叫免疫耐受。当免疫耐受被破坏后,就造成自身免疫性疾病。”曾小峰教授表示,作为一个系统性的自身免疫性疾病,风湿病不仅只在一个器官上表现,而是会在多个器官上表现,发病原因尚未明确。因此,不会因为受到风寒的影响,或者是坐月子吹了风,就会得风湿病。

  八成患者首诊错误

  风湿性疾病伴随人类已有几千年历史。其中侵犯关节的风湿性疾病——类风湿关节炎和强直性脊柱炎,由于高致残率和高复发率被称为“不死的癌症”。但是,风湿病因早期症状较轻,往往表现为关节疼痛等症状,不被重视,进而耽误了治疗,待晚期造成极其严重的后果。

  由于认知不足,有些患者自己也不知道得了这个病去哪个科,常常未能在早期到医院的风湿免疫科进行诊断和治疗,失去了最佳治疗时机。据统计,我国类风湿关节炎患者中首次就诊风湿(免疫)科者仅占23.2%,而差不多近八成患者看错科,去了骨科、内科等科室,导致了很多误诊、误治的情况。据统计,若没有治疗或治疗不当,类风湿患者两年致残率达50%,3年致残率达70%。

  “对疾病的知晓率低不仅反映在患者身上,许多非专科的医生对类风湿也认识不足。”第二军医大学附属长征医院风湿免疫学科主任徐沪济教授说,目前类风湿临床诊疗不规范主要体现在诊断和治疗两方面。由于风湿病学科在我国起步比较晚,很多医生不了解疾病的特点,没有按照规范化的标准进行诊断,很多时候是根据经验治疗,容易造成误诊,往往将类风湿与中医讲的风寒性疾病相混淆。同时,现在很多的医院没有设立风湿免疫专科,也是导致病人求医无门的重要原因。

  临床上容易误诊

  由于类风湿关节炎是一种以关节炎表现为主的自身免疫病,所以最主要的表现还是关节炎,出现的可以是对称性的小关节肿痛,比如红肿热痛、晨僵等。如果有肺部表现,可以是肺纤维化、肺部结节等引起的肺部咳嗽、胸闷、气短等,而关节则是最主要影响的部位。

  “类风湿关节炎主要影响的关节是对称性的小关节,膝关节、肘关节等大关节也可以受到影响。”徐沪济教授透露,类风湿以慢性、对称性、多滑膜关节炎和关节外病变为主要临床表现。该病好发于手、腕、足等小关节,早期有关节红肿、热痛和功能障碍,晚期关节可出现不同程度的僵硬畸形,并伴有骨和骨骼肌的萎缩,极易致残。

  大部分患有风湿性疾病的病人都有关节软组织疼痛、发烧,以及其他器官的变化。出现这种症状,建议到风湿免疫性疾病专科门诊作相关的检查,以便判断是否患有类风湿关节炎。国际上对早期类风湿有很多规定,总的来说,如果疼痛发生在三个月以内,都算非常早期的。

  曾小峰教授同时提醒,要注意关节疼痛不一定都是类风湿。因此,正确的诊断是非常重要的。如果类风湿病人无法做到早诊断、早治疗,就很可能导致关节破坏甚至残废。诊断明确后,就要在风湿免疫专科寻求正规的治疗。走对科室这一步,非常关键。患者如果到别的科室就诊,可能因为其他科室的医生对风湿学知识有局限而造成误诊。“延误治疗,最终可能导致残废,这时候,用再好的药也无济于事。”

  生物制剂引领治疗

  徐沪济教授认为,对于一个疾病来讲就两个方面,一个是诊断,第二就是治疗,在对疾病还没有完全认识的情况下,在很多地方可以做到很好的治疗,所以基础研究推得最快的就在风湿病上,可以做到有效的生物制剂治疗。

  目前,类风关治疗的主要目标是尽早达到疾病的临床缓解或低疾病活动度,同时延缓关节结构的破坏,保持较好的结构和预后。托珠单抗(雅美罗)针对IL-6受体这一全新的靶点,阻断IL-6介导的信号转导,有效改善患者的炎症和关节破坏。

  “托珠单抗能够有效地帮助类风关患者保护关节结构,控制疾病进展。” 徐沪济教授表示,针对中国患者的TRACE研究显示,托珠单抗的临床缓解比例随疗程持续增加,在48周时高达50.5%。这将有望缓解患者因长期疗效问题而放弃治疗的现状,帮助患者坚持长期治疗。

  曾小峰教授再三强调,生物制剂的停药或减量完全取决于患者临床的缓解情况,如果条件允许,一般应做到:患者的临床表现是完全缓解的,关节完全不肿、基本不疼,疾病活动指标如ESR、CRP正常,并且这些指标至少缓解并稳定三个月甚至半年,才能考虑药物减量或者停药。“我们强调的是完全缓解,而不是患者缓解到一定程度就停药。患者缓解到一定程度就停药,病人病情多半会复发。”曾小峰教授提醒说,患者完全缓解相当一段时间,三个月到半年,药物再慢慢减量。患者完全缓解,这样复发率低甚至不会复发。如果有可能,多用一段时间是有好处的。

健康之初
反馈
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