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七成老年人患骨关节炎 - 健康之初


近七成老年人患骨关节炎

核心提示:骨关节炎多发于女性和老人,45岁以下人群骨关节炎患病率仅为2%,而65岁以上人群患病率高达68%。简而言之,人到老年都患有不同程度的骨关节炎。

  有证据表明,45岁以下人群骨关节炎患病率仅为2%,而65岁以上人群患病率高达68%。此外,关节不稳和肥胖,均会增加关节结构性的改变。矿工人群中,髋和脊柱骨性关节炎的发生率高;而采棉工人、长期伏案工作者中,手和颈椎骨性关节炎常见;芭蕾舞演员及田径运动员的踝关节、膝关节炎的发病率较高。由此可见,损伤和过度运动是导致该病的常见原因。

  总之,骨关节炎其发病率和受累关节的种类及数量与人种、年龄、职业、生活方式、遗传等因素有关。由增龄肥胖、劳损、创伤、关节先天性异常、关节畸形等诸多因素引起。

  病例:爬山负重较多引起

  79岁林先生,家住5楼,由于年轻时候爬山负重较多,最近几年腿膝盖骨很疼,基本不能下楼,到医院检查,被医生诊断为“骨关节炎”,医生为其在关节腔内注射玻璃酸钠。

  赵宇航介绍:“玻璃酸钠是关节滑液的主要成分,在各种致病原因作用下,关节腔滑膜成分改变,玻璃酸钠含量减少或关节功能减退,造成关节软骨腐蚀、破坏,产生疼痛和活动障碍。在关节腔内注入玻璃酸钠,能增强关节液的黏稠性和润滑功能,促进关节软骨的愈合与再生,缓解疼痛。”

  赵宇航提醒骨关节炎患者,对于中老年人来说,骨关节炎一般是在一些负重的关节如膝、髋、踝、脊椎的颈椎、腰椎等关节部位,发生疼痛症状,一般是活动的时候加重,休息后可以缓解,后期可能休息后也不能缓解。病情加重可能有关节的肿胀、变形、积液、活动受限的情况。因此,在发病期间注意休息,症状剧烈时注意保护患病关节,减少对其的压迫。

  临床表现:关节疼痛、肿胀

  骨关节炎为一种退行性病变,又称骨关节病、退行性关节炎、老年性关节炎、肥大性关节炎等,是最常见的关节炎。是一种慢性的痛性关节疾病,以全身关节结构的改变为特点,包括关节软骨丢失和骨赘形成、滑膜的炎性增生、软骨下骨病变、半月板损伤、肌肉无力和韧带松弛等。

  骨关节炎临床表现为缓慢发展的关节疼痛、压痛、僵硬、关节肿胀、活动受限和关节畸形等。

  根据慢性病史临床表现和X线所见,诊断比较容易,必要时可做关节滑液检查,以证实诊断。X线改变不能说明是原发性骨关节病,可从病史中明确病损是原发性或继发性。

  治疗:一定要控制体重

  传统治疗重点是解决疼痛和不稳定。而现在通常建议将预防(减少危险因素)和干预(减慢疾病的进程)纳入其中。最佳治疗策略是非药物保守治疗和药物治疗,重度骨性关节炎合并结构畸形时,可手术治疗。

  保守治疗:核心包括健康宣教和锻炼。对于超重的人,则需控制体重。

  药物治疗:关于中草药治疗骨关节炎,一些实验研究证实,活血化瘀及补益肝肾的中药对于改善骨关节炎的血液循环,减轻关节肿胀,缓解疼痛有效。此外,双醋瑞因、玫瑰果粉、甲基二氧硫基甲烷等也可应用。

  手术治疗:主要根据患者的症状、年龄、功能障碍及影像学严重的程度选择手术。

  关节置换术适用于重度的骨关节炎出现的持续中度或重度疼痛,功能受限或生活质量明显下降,经保守治疗无效,且有明显影像学改变的患者。研究表明,手术前减轻体重是非常重要的,手术前进行2—3个月的功能锻炼,能使患者达到较好的手术前状态。

  预防关节炎要从年轻时开始

  老年人的身体机能开始慢慢退化,健康的时候不明显,但是一旦遭遇某种疾病,那么,由于平时一些不注意的细节导致的病症就会凸显。骨关节炎多发生于中年及老年人,以负重关节和多动关节发生率高,如脊柱、髋、膝、指间关节。其中膝关节是人体结构最复杂的大关节,它既需灵活又需稳定,发生骨关节炎的机会较多。

  俗话说“人老先老腿,防老先护膝”。中医提倡“未病先防”,预防膝关节骨性关节炎,必须从年轻时做起,应注意以下几点:

  保持正常体重,体胖者必要时减肥,减少膝关节的负重;避风寒湿,注意关节保暖,避免关节外伤;保护关节的功能位置,关节伸屈时勿使肌腱、韧带和关节本身受到过度牵扯、摩擦和挤压。不要长时间做同一动作或使关节固定于同一姿势,避免做不可停止的动作或节奏过快的动作,当出现疼痛时应立即停止关节动作。避免关节的过度负荷,尽量不穿或少穿高跟鞋。有关研究证明,穿高跟鞋的女性,膝关节负重压力是正常人的3倍,穿高跟鞋下楼时,膝关节的压力为常人的7—9倍。

  膝关节骨关节炎患者在急性炎症期,应禁止锻炼,少走多坐。待炎症消退后,可选择对关节冲击小的柔和运动,由病人自动锻炼,循序渐进,包括增加关节活动度锻炼、增强关节周围肌力锻炼及增加耐力锻炼,如散步、股四头肌锻炼、游泳、太极拳等,以改善关节功能,促进康复。另外注意服用维生素A、C、E及补充维生素D等,对骨性关节炎也有一定的预防作用。

健康之初
反馈
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