未接触结核病人不代表毫无患病风险 - 健康之初


未接触结核病人不代表毫无患病风险

核心提示:结核病的传染通常是发生在发现和诊断前,也就是在没有被发现明显症状时传染性最大。及时治疗后,结核病传染性很快减弱和消失。

  今年3月24日是第18个“世界防治结核病日”,我国的宣传主题是“你我共同参与,消除结核危害”。对于结核病,人们经常存在两种极端的态度:要不是不以为然,甚至认为没有必要去花时间了解它;要不就是谈“核”色变,方圆十里内有人患上结核病就担心被传染而惶惶不可终日。

  并不是所有结核病人都具有传染性

  肺结核病是一种传染病,一听到周边有同事或友人患上肺结核,精神难免紧绷起来。需要强调的是,并不是所有结核病人都具有传染性。

  现代研究证明,在结核病人中,只有显微镜检查发现痰液中有结核菌的肺结核病人才有传染性。这类病人,医学上称为排菌病人,他们是结核病的传染源。

  结核病的传染通常是发生在发现和诊断前,也就是在没有被发现明显症状时传染性最大。及时治疗后,结核病传染性很快减弱和消失。

  治疗后数天内,患者痰中结核菌急剧减少,即使痰中仍有少数结核菌存在,其活力也明显减弱,并且病人咳嗽症状也逐渐减少或消失,因此,与这些结核病人进行一般接触是不会受到传染的。

  接触过结核病人也未必会被传染

  同处一层办公楼或同一办公室,发现有同事患上结核病的话,是否应该及时检查剔除患病风险?

  其实,结核病传染性大小与患者病情、排菌量、咳嗽频度、居室通风及接触者免疫力强弱有关。如患者的病情较轻,痰液里的细菌数量较少,再加上单位的通风做得很好,那么传染性就较低。据有关调查结果显示,家庭密切接触者的感染率超过7%,而一般人群,例如同事等,感染率只有3%左右。

  专家提醒,防治结核病要注意以下几点:

  1、教室、宿舍要定时开窗通风。

  2、培养良好的卫生习惯,洗漱用具专人专用,勤洗手、勤换衣等。

  3、咳嗽、打喷嚏时应用纸巾轻捂口鼻,别人有此举动时,也应及时避开。

  4、加强体育锻炼,生活要有规律,注意饮食营养,睡眠充足,保持健康心理,这是增强机体抵抗力最好的五项要求。

  5、结核患者待过的空间可用紫外线消毒器消毒,物品能水煮的煮沸20分钟以上即可,如不可煮也用紫外线消毒器照射,无法水煮和照射的可用84消毒液或酒精等消毒。

  此外,没有接触过病人也不代表一点危险都没有,如果咳嗽超过两周,而且用抗生素治疗无效,即使你没有和肺结核患者有过任何接触,也应该高度警惕,及早到医院进行排查。一般来说,判断是否感染了肺结核最简便可靠的方法是对患者的痰液作细菌学检查,同时配合胸片等检查手段,确诊肺结核并不复杂。

健康之初
反馈
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