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5岁以上老人10%患有痴呆 - 健康之初


65岁以上老人10%患有痴呆

核心提示:随着我国国民生活水平日益提高,国民寿命逐渐延长,由脑血管事件引起的认知功能障碍(痴呆)发生率亦呈稳步上升趋势。我们临床上把这类由缺血性或出血性卒中导致的严重程度不一的认知功能障碍称作血管性认知功能障碍,而血管性痴呆是其最严重的表现。这里值得指出的是,这些导致痴呆的缺血或出血性卒中也包括那些没有偏瘫等临床症状而仅在影像学上有表现的中风事件。

  随着我国国民生活水平日益提高,国民寿命逐渐延长,由脑血管事件引起的认知功能障碍(痴呆)发生率亦呈稳步上升趋势。就目前我们所掌握的数据表明,在发达国家年龄在65岁以上人口中,痴呆的总体发生率在为5%-10%,发展中国家可能稍低。其中阿尔兹海默病发生率约每4年翻一倍,而血管性痴呆发生率约每5年翻一倍。与阿尔兹海默病一样,血管性痴呆发生率与年龄的增长密切相关,若平衡年龄因素,目前每年每1000个体中就有近15人新发血管性痴呆。在我国,考虑到庞大的人口基数,该病每年的新增数量都是以千万计的,为家庭及社会带来的负担也是显而易见的。

  指导专家:管阳太,医学博士,美国Columbia 及Thomas Jefferson大学附属医院神经科博士后,现任第二军医大学第一附属医院(长海医院)神经内科主任、神经精神病学教研室主任,主任医师/教授,博士生及博士后导师,上海科学院上海市脑血管病防治所研究所所长及法人,荣获上海“领军人才”, 上海市“曙光学者”、“浦江人才”、“医学领军人才”, 中国人民解放军军队院校“育才银奖”和上海市优秀科研院所长-提名奖等。以第1申请人获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点项目1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面上和青年项目4项,上海市和全军课题10余项。

  为此,如何早期预防或延缓血管性痴呆的发生成为我国医疗保健工作的主要任务。由于这类痴呆是由心脑血管疾病引起,因此预防的重点也就集中在早期对心脑血管事件危险因素的控制上。

  除外一些不可改变的因素如年龄、性别及地域等外,我们可进行干预的危险因素主要包括某些不良的生活方式及部分慢性代谢性疾病。

  在生活方式中与心脑血管事件发生相关的因素包括饮食(维生素、脂肪酸的摄入)、运动、吸烟、饮酒、肥胖及社交活动等,然而不是这些所有的因素都与血管性痴呆发生相关。

    目前针对这些因素与血管性痴呆发生关联性的不同研究结果还存在矛盾或疑惑,为此美国心脑血管疾病协会在现有的研究基础上建议对于存在发生血管性痴呆的危险人群需进行早期戒烟、限制饮酒、控制体重、规律运动。其中对于体重的控制,中年人群需参考人体质量指数(BMI),该值与血管性痴呆的发生呈U形相关,即过高或过低的BMI均是不利的,而对于老年人群,偏胖反而可能对痴呆发生有预防作用。

    就运动而言,是指每天30分钟中等强度的有氧锻炼。此外,虽然适当饮酒可能会延缓痴呆的发生,但目前还没有相关的数据指导我们应如何控制饮酒量。同时对于大家普遍认为可能有积极作用的B族维生素及抗氧化剂的使用(如维生素E)则被证实可能是无效的。

  与血管性痴呆发病相关的慢性代谢性疾病主要是指高血压、高血糖、高血脂,也是我们通常俗称的“三高”。其中影响作用最大的是高血压病,它也是包括生活方式在内的所有影响因素当中危害较大的。血压方面,目前的研究认为只有在中年时期对血压进行早期有效的控制才会对以后血管性痴呆的发生有一定的预防作用,而如果等到老年时期再进行干预则与痴呆的预防已没有明确关系。同时对于高血脂、高血糖,虽然它们也都是心脑血管疾病明确的危险因素,但目前的研究还未能证实对二者的早期控制与血管性痴呆有何关联。

  血管性痴呆作为目前我国疾病谱中发病率逐渐上升、危害较严重的病种之一,虽然还没有相应的神经保护性药物进行有效预防,但正如本文所提及的那样,健康的生活方式,如积极戒烟,适当的有氧运动、适量饮酒、控制体重,早期的血压控制都可能是行之有效的干预措施,值得我们长期践行。

健康之初
反馈
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