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血管病患者慎选磺脲类药物 - 健康之初


心血管病患者慎选磺脲类药物

核心提示:流行病学研究显示,2型糖尿病(T2DM)是心血管病的重要危险因素,70%~80%的T2DM患者死于心血管病。因此,防治T2DM的主要目标有两个:一是减少急性高血糖事件发生,二是降低大血管与微血管并发症(特别是前者)的发生率与致死、致残率。

  流行病学研究显示,2型糖尿病(T2DM)是心血管病的重要危险因素,70%~80%的T2DM患者死于心血管病。因此,防治T2DM的主要目标有两个:一是减少急性高血糖事件发生,二是降低大血管与微血管并发症(特别是前者)的发生率与致死、致残率。

  近年来,临床可供选用的降糖药物不断增多,T2DM患者中急性高血糖事件的发生率显著降低,减少其血管并发症已成为治疗T2DM的主要目标。然而,关于T2DM与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血管病之间的关系远未澄清。虽然确凿资料显示前者是后者的独立危险因素,但迄今并无证据证实T2DM是心血管疾病的致病因素,因此试图通过降糖药物治疗改善患者心血管预后的理论依据并不充分。

  早在2007年的一项关于罗格列酮增加心血管病风险的研究让人们开始关注降糖药物的心血管事件风险已经超过了糖尿病的心血管风险的问题。从那时起,对于新的降糖药物,FDA开始审查其心血管安全性问题。心血管病患者及其高危人群选择降糖药物时应采取更为谨慎的态度,特别应努力避免降糖药物对心血管系统的不利影响。

  近年来,临床应用已有50余年的2型糖尿病的主要治疗药物——磺脲类药物也深陷“心血管病风险”漩涡。新近发表的一项大型回顾性队列研究再次显示,磺脲类药物初始治疗的糖尿病患者的心血管病风险高于二甲双胍,糖尿病患者初始应用二甲双胍获益更大(Ann Intern Med.2012,157:601),这再次掀起人们对磺脲类药物的心血管安全性的关注。 此外,随着GLP-1类似物和DDP-4抑制剂等大量新型降糖药物的临床应用,甚至有些学者认为这些新型药物的优势明显,可以代替磺脲类药物。难道临床应用多年的磺脲类药物真真“廉颇老矣”?

  研究数据

  美国纳什维尔退伍军人事务医疗中心开展的这项回顾性队列研究共纳入253 690例糖尿病患者,其中应用磺脲类药物和二甲双胍的患者分别有98 665例和155 025例。排除了慢性肾脏病和其他严重性疾病患者。

  结果显示,磺脲类药物组患者和二甲双胍组患者的急性心肌梗死、卒中和死亡等复合事件终点发生率分别为18.2/千人年和10.4/千人年(校正HR=1.21)。在心血管病史、年龄、体质指数和蛋白尿的亚组分析以及倾向评分匹配分析和敏感性分析中均显示,格列本脲(校正HR=1.26)和格列吡嗪(校正HR=1.15)增加心脑血管病和全因死亡风险。

  研究者说

  ChristianneL.Roumie教授指出,这项大规模回顾性研究证实,与服用磺脲类药物的患者相比,每1000例持续服用二甲双胍的患者的1年心血管病、卒中或死亡发生率低2倍。初始应用二甲双胍的潜在优势在如此大型研究中得到了确认,临床意义不可小估。

  MarieR.Griffin教授则认为,二甲双胍和磺脲类药物在降低血糖和减少糖尿病相关神经并发症及视网膜病变方面非常有效。该研究只是评估了这两种药物在心血管病以及全因死亡风险的不良影响。总体来讲,二甲双胍能否预防心血管疾病和降低死亡风险还不能妄下结论。

  这项研究的局限性在于服用二甲双胍和磺脲类药物的两组患者均没有与未口服药物的糖尿病患者相对比,并且大部分患者是白人女性。对于那些需要口服药物控制血糖的T2DM患者来说,二甲双胍已经被推荐为一线治疗药物。但对于存在肾脏病的患者,不推荐使用二甲双胍,磺脲类药物可能是更好的选择。

健康之初
反馈
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