吃阿司匹林 先跟细菌打个招呼 - 健康之初


吃阿司匹林 先跟细菌打个招呼

核心提示:急诊科来了一位消化道出血的老年男性病人,胃镜检查是急性胃黏膜出血,且幽门螺杆菌的检测呈阳性。医生询问病史后,了解到病人有冠心病史,一直在服用肠溶型阿司匹林以预防心梗。


  急诊科来了一位消化道出血的老年男性病人,胃镜检查是急性胃黏膜出血,且幽门螺杆菌的检测呈阳性。医生询问病史后,了解到病人有冠心病史,一直在服用肠溶型阿司匹林以预防心梗。

  由此判断,此次胃出血的“元凶”正是阿司匹林,“帮凶”是幽门螺杆菌。

  家人听后甚感奇怪:不是肠溶型阿司匹林吗,怎么还会引起胃出血?幽门螺杆菌怎么成“帮凶”了呢?

  阿司匹林很“酸”

  阿司旺林被称为“世纪老药”,除了在感冒退热、消炎止痛方而发挥了极大的作用外,1985年,美国食品与药物管理局(FDA)发表声明称,每天坚持服用阿司匹林,可以降低心梗事件的危险性。,

  此后,各国一致推荐它用于防治冠心病、心肌梗死和巾风,且与降压药一起服用时,还能增加降压作用。

  然而,自阿司匹林诞生之日起,临床报告与之相关的不良反应,如消化不良甚至消化道(主要是胃及十二指肠)糜烂、溃疡、出血等,屡见不鲜。

  这主要是因为,阿司匹林的化学成分是乙酰水杨酸,具有很强的酸性,口服后对胃黏膜的刺激很大;另外,它也是非选择性环氧化酶抑制剂,可使胃肠黏膜血流减少,从而使分泌及修复能力降低,削弱胃肠黏膜的屏障保护功能、

  肠溶型阿司匹林,仍会损害胃黏膜

  对于心血管疾病的高危人群,要预防心梗等事件的发生,须长期使用阿司匹林。

  为了尽督减少不良反应的发生,商家就在阿司匹林的制作工艺上作了改进,将其制成肠溶片,使药片主要在肠道内溶解吸收,从而避免了对胃及十二指肠黏膜的直接刺激。

  从理论上说,肠溶型阿司匹林在肠内分解、吸收,胃黏膜出血的机会应该减少才对,但研究结果显示,服药者中出现糜烂性出血性胃炎的仍较多。

  原因就在于,尽管肠溶型阿司匹林对胃的直接刺激减少了,但它的本质没有改变—仍是非选择性环氧化酶抑制剂;经吸收后,通过血液循环作用于胃黏膜,仍会削弱胃肠黏膜的屏障保护功能。

  幽门螺杆菌与阿司匹林“同流合污”

  这次出血事件巾,还有一个“帮凶”——幽门螺杆菌。

  这是上世纪80年代,由两位澳大利亚科学家在人体胃内发现的一种细菌。该菌被证实是慢性胃炎和消化性溃疡的主要病闪。而根除幽门螺杆菌,就有利于消化性溃疡的治愈,并减少消化性溃疡的复发。

  现已证实,幽门螺杆菌与阿司匹林对胃黏膜的破坏有协同作用,且是“1+1>2”的效应:胃中含幽门螺杆菌者服用阿司匹林,胃黏膜出血的危险性更大,

  长期吃阿司匹林者要先查菌

  计划(或需要)长期服用阿司匹林的病人.在服用阿司匹林前,应“先跟细菌打个招呼”——检测胃内是否有幽门螺杆菌。

  目前的检测方法很多,其中,最简单有效的方法是碳呼吸试验:空腹吞一粒胶囊,半小时后吹一口气便能得到检测结果,无痛无创。

  但要注意,在作碳呼吸试验前的2-4周内,应避免服用抗生素、抑酸药(如××替丁或××拉唑)以及铋剂(如枸橼酸铋钾),否则可能导致出现假阴性的结果。

  如果检查结果是阳性,那么病人应进行幽门螺杆菌根除治疗。治疗通常需要1周时间;停药1个月后,再行碳呼吸试验检查,如转阴,则可开始服用阿司匹林。

  不过,病人还要经常观察大便颜色的改变,定期作大便隐血试验,以便及早发现胃肠出血的可能。

  热点问题:能否在吃阿司匹林的同时,吃质子泵抑制剂或胃黏膜保护剂来预防胃出血?

  专家答复:目前,并不建议这样做。

  但对于一些既往有消化性溃疡的病人,在服用阿司匹林期间,若出现“胃痛”(但未见黑便),可以采用“症状疗法”:服用质子泵抑制荆如洛赛克1-2周后,若症状消失,可不进行胃镜检查;但症状反复者,仍应作进一步检查和治疗。

  如果吃阿司匹林引起胃出血(出现黑便),应立即停用该药(包括肠溶型阿司匹林),并使用质子泵抑制剂治疗。待溃疡治愈后,再开始服用阿司匹林,此时剂量应采用推荐量的下限,即75毫克/天(美国心脏病学会推荐:阿司匹林用于防治心血管疾病的最佳剂量是75-325毫克/天),并要在饭后服用。

 

健康之初
反馈
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