宝宝胎记,爸爸妈妈别着急! - 健康之初


宝宝胎记,爸爸妈妈别着急!

核心提示:生下了一个胖娃娃,一家人当然都十分高兴,但在孩子的脸上长了一块“胎记”,觉得心里增添了一个疙瘩,该怎么好呢?实际上,“胎记”只是一个通俗的名字,从医学角度来区分,所谓“胎记”大致可有二类皮肤表面的病症,一类是皮肤上的色素痣,也称斑痣或黑痣;另一类则是一种血管瘤或血管畸形。二者有着迥然不同的病理性质,故此不应混为一谈。

  本文主要论述色素痣。色素痣是由含黑色素的痣细胞所构成的常见于皮肤表面,形状大小各有不同的良性肿瘤。色素可从棕色、褐色到黑色等不同,大多数是点状小痣,有的则大片出现于身体各个部位,可达到吓人的形态。有的色素痣光洁无毛,有的则长有黑毛。每个正常人体都可以找到15~20颗小痣,这种黑痣大部分属于良性,也不用治疗,不必过虑。但极少数却可以发生恶变,而成为恶性黑色素瘤。但发生率是非常低的,只有人群的百万分之一的可能性。

  色素痣大部好发于面、颈、背等部位,有的在婴儿期就出现,有的则在孩子长大时才被发觉。大多数色素痣生长缓慢,或持续多年不发生任何变化,但一旦存在,很少会自动消失。当小孩身上,特别是脸上发现有较大面积(超过半公分)的黑色斑痣时,就会引起爸妈的注意而寻医问药。

  如何区别色素痣

  从细胞学分类来看,色素痣可分为非细胞性斑痣和细胞性斑痣两大类。

  1、非细胞性斑痣:

  非细胞性斑痣又可分成二种,一种叫雀斑,另一种名色素斑。雀斑这个名词,大家一定十分熟悉,它是一种黄褐色、细小的斑疹,好发于面部和身体其他暴露部位,常和太阳光暴晒有关。有些年轻姑娘的面部在春夏季节来到时,雀斑十分明显,秋凉后便大部分消退或不明显,这常给她们带来烦恼。老年人脸上或臂部出现的老年斑也属于本类。雀斑仅是在皮肤的表皮基底层组织有色素沉着,未见有痣细胞。

  色素斑是指比雀斑为大,成小片或大面积的皮肤表层黑色斑块。有些在孩子出生时就被发现,有的则在长大过程中才加深发现。色素斑也仅仅是在皮肤表层有色素沉着,颜何恶变问题。

  2、细胞型斑痣:

  从皮肤细胞的组织结构上进行分类,细胞型斑痣可分五种不同类型,即皮内痣、交界痣、混合痣、兰痣和幼年型黑痣。在这五种斑痣中,后面四种都存在着恶性变倾向,应予注意。但通常出现于人体皮肤表面的是前面三种,即皮内痣、交界痣和混合痣。它们在大小、色泽、发生部位、形态、组织学结构等方面各具特征现列表作简单说明和鉴别如下。

  皮内痣

  大小:1-2mm之局限性颗粒或大片黑色斑记;

  色泽:无色素改变,或从浅褐、灰黑到深黑色;

  部位:可见于全身各部位。如上下睑的分裂痣及太田痣(面上中部大片密集型点状黑斑)等;

  形态:表面平坦或稍高出皮面,常有毛发生长。有时成疣状或带蒂状;

  组织学结构:痣细胞在真皮层中,痣细胞中含有黑色素;

  恶变倾向:无。

  交界痣

  大小:2~5mm,独立出现于人体各部位;

  色泽:从淡棕色、棕黑色、青灰色到兰黑色;

  部位:好发于足掌、手掌、外生殖器、阴囊等部位;

  形态:表面平滑或略高出表面,无毛发生长;

  组织学结构:活跃的痣细胞在表皮真皮交界处;

  恶变倾向:有。色泽加深、病变增大或出现卫星斑点及表面破溃时,应及早治疗。

  混合痣

  大小:大小不规则,颗粒状或片状;

  色泽:从较黑到深黑色;

  部位:可见于全身各部位;

  形态:形态不标准,很难和上述二种作鉴别,可有毛发生长;

  组织学结构:皮内痣和交界痣二种结构并存;

  恶变倾向:有交界痣的活力,有恶变可能性。

  斑痣的治疗

  每个人体上都生有一些斑痣,不足为奇,绝大多数毋需任何治疗,但若是长在脸上显著部位或其他裸露部位,就是小小的颗粒状斑痣,也会引起爸妈的关注,或本人的心理烦忧,因为它已引起了一个美观问题。如存在较大或大片斑痣,那么找医生治疗就不可避免了。

  斑痣的治疗方法很多,要看它的大小、部位和性质等而定。总体来说,治疗可分为非手术疗法和手术疗法两大类,现分别介绍于后。

  非手术疗法

  非手术疗法适用于发生于面颈部的颗粒状小痣(皮内痣)、雀斑、老年斑以及较淡而浅在的先天性色素斑等。采用的技术也较多,从历史较久的化学制剂烧灼法(三氯醋酸、石碳酸)、冷冻疗法(二氧化碳雪、液氮等)、电凝或电解疗法等,一直到现代新技术激光的应用都有一定的适应症和良好的治疗效果。非手术疗法的缺点是治疗后,斑痣消失,因而得不到它的明确病理诊断,就可能因得不到彻底清除而导致严重后果。这类疗法的另一个缺点是如斑痣较大,色素细胞位置较深,通常需多次治疗,才能奏效。如治疗过度,也可以造成局部出现明显疤痕或疤痕增生或色素失落,形成白斑等不良后果。

健康之初
反馈
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