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季养生踏春赏花养肝调气血 - 健康之初


春季养生踏春赏花养肝调气血

核心提示:春季养生要顺应肝气调气血的特点,以养肝为要务,养肝又先要舒畅情致,心情得到自然放松,防止各种疾病的发生。这里小编给大家推荐一些春季养生的好方法。

  眼下正在经历季节的转换。冬末初春之际,人们的身体也面临“换季”。此时正是养生保健的重要转折期。春生夏长,秋收冬藏,这是自然规律,如果我们按这个节奏走,就会顺应自然的运势;如果不按这个节奏走,就会背离自然的运势。

  踏春赏花调气血,舒畅情志以养肝,勿躁勿烦

  现代社会,中年人由于生活、工作压力大引起的心理疾患越来越多,老年人由于脑血管疾病引起的精神障碍也很常见。人的情绪变化和精神疾病也与季节和气候变化有密切的关系。一般来说,秋冬季情绪容易低落、抑郁,春夏季容易亢奋、急躁。冬末春初的时候,天气变化大,有的人会睡眠不好、胸闷头晕、精神不济、心情不好、情绪不稳定等等,不但体虚的人容易生病,有旧疾的人也可能复发。人的情绪变化和精神类疾病也与季节有密切的关系。俗话说“油菜黄,癫子狂”。春天是精神病发病和加重的红色预警期。夏仲元解释道,春季易使肝旺而影响情绪,肝气郁结就闷闷不乐,肝火旺盛就急躁易怒。郁怒伤肝还会导致周身气血运行紊乱,其他脏腑器官受干扰而生病。中医学认为,就五脏来说,春季属肝,肝具有主持人体疏通宣泄气机、调节精神情志和主藏血的重要功能。春季易使肝旺而影响情绪,肝气郁结就闷闷不乐,肝火旺盛就急躁易怒。郁怒伤肝还会导致周身气血运行紊乱,使其他脏腑器官受干扰而致病。中医常说,“怒伤肝,思伤脾,气生百病。”就是这个道理。如,人生气发怒的时候气血上冲,血压升高,有的还会出现脑出血和生命危险。像《三国演义》里的周瑜,心胸狭窄,经常生气,最后因大怒丧命。因此,春季养生要顺应肝气自然升发舒畅的特点,以养肝为要务,养肝又首当舒畅情志,防止避免情致疾病的发生。中老年人,经历了人生的风风雨雨,心态应该是逐渐平和,忌躁勿怒。任何事物就像硬币总有正反面,凡事多往好的一面去想,我们不能改变什么,但可以改变我们的认识。《黄帝内经》中记载:“人卧血归于肝”,而在春季应“夜卧早起”,从而维持机体内环境的稳定,抵御冬春季多种传染病的侵袭。睡前用热水洗脚,也有促眠作用。对有精神疾患的病人要提前进行季节性防治,避免精神受刺激,使病人能顺利度过精神疾病的多发季节。

  建议大家不开心时可约上亲朋好友外出踏春赏花,游山戏水,散步练功等,以此陶冶性情,使气血调畅,精神愉悦,忘却烦恼。有精神疾病的人要提前进行季节性防治,避免精神受刺激。养肝护肝还可以常按摩肝经的太冲穴。头昏脑涨时,太冲穴会让我们神清气爽;当我们心慌失眠时,太冲穴会让我们志定神安;当我们怒气冲天时,太冲穴会让我们心平气和。揉太冲穴,从太冲穴揉到行间,将痛点从太冲转到行间,效果会更好一些。

  按摩督脉预防传染病

  冬春交替之际,感冒患病的人数常常直线上升,尤其是中老年人和体质较弱者,稍不注意就惹病上身,打针吃药,苦不堪言。究其原因,一是春季气候回暖,病毒、细菌容易滋长传播;二是刚到春季很多人就迫不及待地脱下棉袄,而体质较弱者往往难以抵御风寒而受凉生病。如何预防感冒的发生呢?增强抵抗力才是根本。天气转暖后,建议市民要逐步增加户外运动,吸收天地之精华来补充阳气。老年人运动,以不出汗或微出汗为宜。如果运动量过大,会使津液消耗过多,损伤阳气;此外,出汗过多,毛孔开泄,也易受风寒。锻炼时要注意,肢体不要过于裸露,以防着凉和损伤关节。

  中医认为,春季养生还可以经常按摩或者艾灸督脉和百会穴等,对预防冬春季传染病和强壮身体有益。督脉位于人体背部正中,中医学认为督脉是总管全身阳脉的经脉,被称之为“阳脉之海”。百会,正位于人头顶的部位,可以说是人体阳气最充盛的部位。

  起居有常以养阳,防风御寒

  中医学认为,人体五脏与四时相应,因此四季养生总的原则是“春夏养阳,秋冬养阴”。所谓“阳”指阳气,相当于人体的动力、活力;“阴”指阴精,相当于体内的营养物质基础。冬属阴,春属阳,冬末春初是由阴转阳的过程,人体经过一个冬天的消耗,阳气不足,需加以扶持,以顺应春天万物开始生发的转变。这一时期,虽然气候开始转暖,但乍暖还寒,甚至出现倒春寒,昼夜温差大,起居生活要特别注意防风御寒。

  在冬春交替之际,感冒患病的人数常常直线上升,尤其是中老年朋友和体质较弱者,稍不注意就惹病上身,打针吃药,苦不堪言。究其原因,一是春季气候回暖,病毒、细菌容易滋长传播;二是刚到春季,很多人就迫不及待地脱下棉袄,而体质较弱者往往难以抵御风寒而受凉生病。

健康之初
反馈
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