急性胆囊炎(胆囊炎,胆瘅)
急性胆囊炎常见并发症 浏览数:45083
向您详细介绍急性胆囊炎有哪些并发病症,急性胆囊炎还会引起哪些疾病?
急性胆囊炎并发症
一、并发症:
1.急性气肿性胆囊炎:
这是一种特殊类型的胆囊炎,主要是厌氧菌群中以产气荚膜梭菌造成的感染,往往合并链球菌,大肠埃希杆菌等造成混合感染,细菌感染的主要原因是由于急性胆囊炎发展到一定程度,胆囊内积脓,胆囊壁缺血坏死,这不仅造成组织内氧分压降低,厌氧菌易于滋生,而且各种细菌不断产生气体,继而向胆囊周围扩散,近年来国内外学者认为胆囊内脓性胆汁刺激胆囊黏膜,释放溶菌体酶,造成胆囊黏膜进一步受损的炎症反应,同时磷酸酯酶A也可促进胆汁中的卵磷脂转化为溶血卵磷脂,促进黏膜溶血,出血。
病人的临床表现类似于急性重症胆管炎,有时病人可出现黄疸和黑便,黄疸主要是由于肿大的胆囊或结石压迫胆管所致,病人多数出现明显的腹胀,如果合并胆囊穿孔,可出现胆汁性腹膜炎征象,严重时可引起多脏器功能障碍综合征。
急性气肿性胆囊炎在腹部X线片上,发病24~48h后,可见胆囊壁增厚并积气,随着病情的恶化,可扩散至胆囊周围组织,如果胆囊坏死穿孔,则可出现膈下游离气体与腹腔积液,在X线征象中应注意与胆囊肠道内瘘时胆囊积气相鉴别,B超检查可见胆囊壁与胆囊腔内积气和急性胆囊炎超声征象,由于该病的病死率较高,病变发展迅速,早期即可出现胆囊坏疽和穿孔,故应及早行胆囊切除术或胆囊造痿术,并进行腹腔引流。
2.胆囊穿孔:
急性胆囊炎穿孔可以有多种临床表现:
①胆汁进入腹腔,引起胆汁性腹膜炎;
②继发肝脓肿形成;
③与周围组织粘连,最终形成胆囊周围脓肿;④与邻近组织器官形成内瘘,如胆囊胃瘘,胆囊十二指肠或结肠瘘等,在这其中以胆囊周围脓肿最为多见,其次为胆汁性腹膜炎,引起胆囊穿孔的病因较为复杂,主要原因为胆囊壁血循环障碍,胆囊坏疽,其穿孔的发生时间受胆囊内压力上升的速度,胆囊壁厚度及纤维化程度,胆囊的可膨胀性,胆石的机械性压迫作用,胆囊与周围组织的粘连程度等多种因素影响,由于胆囊穿孔一旦发生,并发症较多,且具有一定的病死率,因此主张积极手术治疗。
3.胆囊内瘘:
胆囊内瘘主要以胆囊炎,胆石病为主要临床表现出现,由于瘘的部位不同具有不同的临床表现,最多见的为胆囊胃肠道瘘,少数是胆囊与肾盂,膀胱,卵巢或子宫形成内瘘,临床上比较常见胆囊与胃,十二指肠,结肠及胆总管形成的内瘘,形成内瘘后其主要临床表现是反复发作的胆系感染及反流性急性胆囊炎,胆囊结石经十二指肠瘘口排出后,可发生十二指肠梗阻,若运行到小肠,可引起小肠下端的机械性梗阻,临床称之为胆结石性肠梗阻,而胆囊结肠瘘的病人常表现为脂肪泻,低钠血症,营养不良等,综合国内外文献,胆囊炎病人具有以下临床表现时应考虑胆囊内瘘的可能:
①突然胆绞痛发作并有发热,寒战,黄疸出现,自行或经消炎处理后症状缓解。
②长期腹泻,尤以进食油腻食物后为甚。
③呃逆。
呕吐胆汁,
④胆道出血。
⑤出现肠梗阻。
B超对胆石诊断率较高,但难以发现内瘘,CT检查在口服造影剂后扫描若见到胆囊呈现与肠道等密度的高密度影,则诊断成立,钡餐造影及X线腹部平片是诊断胆囊内瘘重要而又切实可行的临床手段,前者可直接诊断胆囊胃肠道瘘,后者可看到胆囊或胆管内有气体充盈,个别可见到肠道内的结石阴影,但应排除Oddi括约肌松弛,气肿性胆囊炎,胆管炎,胆肠吻合等因素,PTC对胆道的显示较为清楚,如发现造影剂以异常通道进入肠道,即可作出诊断,ERCP发现十二指肠内有异常开口,并有胆汁溢出即可诊断证实。
4.肝脓肿:
多发生在紧邻胆囊床的肝V段,极少数为肝脏其他部位脓肿,发生原因可为急性化脓性胆囊炎胆囊外侵犯至肝组织,随胆囊炎的缓解肝脓肿出现并加重,亦可为急性胆囊炎穿孔侵入肝组织实质,病人有高热,寒战,肝脏CT检查可见肝V段出现低密度和液性暗区。
急性胆囊炎的并发症
胆道出血 | 典型症状: 寒战 | 多发人群:有胆道疾病史 |
胆汁性腹膜炎 | 典型症状: 腹膜刺激征 、 累及整个腹腔的腹膜炎 、 腹部不适 、 腹痛伴休克 、 少尿 、 下腹部包块 | 多发人群:所有人群 |
拉肚子 | 典型症状: 术后腹胀 、 腹满便溏 、 粪便量多 、 排便频率异常 、 口唇泛黑 、 腹满 、 脉涩或结 、 抽搐无力 、 尿钠排出量极低 、 泻物清稀如米泔水 、 津液伤亡 、 吐逆滑泄 、 卵石征 、 回盲瓣功能不全 、 黄绿稀溏 、 肠道吸收水分增加 、 分泌性腹泻 、 婴儿褐色或暗绿色的粘液便 、 胃肠功能不良 、 排水样血性大便 、 腹痛腹泻 、 大小便潴留 、 脂肪泻 、 稀便 、 生理性腹泻 、 爆发性水泻 、 营养不良性水肿 、 腹泻为水样带黏液恶臭无脓血 、 病毒性腹泻 、 水样便 、 习惯性腹泻 、 腹泻与便秘交替 、 寒性体质 | 多发人群:所有人群,经常乱吃东西的人,肠胃敏感的人 |
低钠血症 | 典型症状: 肌肉痉挛性疼痛 、 双手活动软弱无力 | 多发人群:较为常见,特别在老年人中 |
营养不良 | 典型症状: 博氏线 、 食欲缺乏 、 消瘦严重者呈”皮包骨头”样 、 严重性假肥大型营养不良症 、 异常矮小 、 齿迟 、 全身消瘦型 、 皮下脂肪消失 、 唇甲色淡 、 营养障碍 、 指甲可见横沟纺 、 脱屑 、 生长缓慢 、 食欲下降 、 精神萎靡 、 体型异常 、 皮肤干燥 、 食欲异常 、 低蛋白血症 、 水样便 、 表皮角化 、 微量元素缺少 | 多发人群:所有人群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