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儿假膜性肠炎(小儿假膜性小肠结肠炎)
小儿假膜性肠炎常见并发症 浏览数:775
向您详细介绍小儿假膜性肠炎有哪些并发病症,小儿假膜性肠炎还会引起哪些疾病?
小儿假膜性肠炎并发症
重症可并发不可逆性休克,迅速脱水、酸中毒。
或并发急腹症伴中毒性巨结肠、结肠穿孔或腹膜炎,也可并发急性肠梗阻;可并发低蛋白血症、多发性关节炎等。
一、中毒性巨结肠:
1、简介:
多发生在爆发型或重症溃疡性结肠炎患者。此时结肠病变广泛而严重,累及肌层与肠神经,肠壁张力减退,结肠蠕动消失,肠内容物与气体大量积聚,引起急性结肠扩张,一般以横结肠最严重。常因低钾、钡剂灌肠、使用抗胆碱能药物或阿片类制剂而诱发。
2、临床表现:
病情急剧恶化,毒血症明显,有脱水和电解质平衡紊乱,出现鼓肠、腹部压痛,肠鸣音消失。其临床特征是严重的中毒症状及节段性或全结肠扩张,腹部明显胀气,最明显的扩张部位在横结肠。
二、低蛋白血症:
1、简介:
蛋白质营养不良又称水肿性营养不良或低蛋白血症。
蛋白质是机体组织细胞的基本成份,人体的一切组织细胞都含有蛋白质。身体的生长发育,衰老细胞的更新,组织损伤后的修复都离不开蛋白质。蛋白质还是酶、激素和抗体等不可缺少的重要成份。由于蛋白质是两性离子,它具有缓冲作用。蛋白质还是保持体内水分和控制水分分布的决定因素,也是热能的来源之一,1g蛋白质在体内可以产生16.6千焦热能。如儿童蛋白质营养不足,不仅影响其身体发育和智力发育,还会使整个生理处于异常状态,免疫功能低下,对传染病的抵抗力下降。
2、临床表现:
患者因低蛋白血症于面和足部出现水肿,甚者波及全身。白皙皮肤儿童有特异性皮损,开始为红斑,压之能消退,随之发生小的暗紫色斑,边界清,高于周边皮肤,压之不褪色,表面发亮,触之有蜡样感,尔后变成干燥、棕色或黑色斑,上有裂纹。好发于受压部位,如粗隆、膝、踝、肩、肘和躯干受压处,亦可发生在潮湿部位,如尿布区,以后不规则布于全身,呈剥脱性皮炎样表现。
小儿假膜性肠炎的并发症
脱水 | 典型症状: 舌尖边红 、 脉涩或结 、 细胞外液渗透压增高 、 中心静脉压偏低 、 脑细胞脱水 、 肾小管酸化功能障碍 、 一过性尿蛋白 、 气管食管树胶样肿 、 中枢神经抑制药诱发昏迷 、 易倦感 、 小儿前囟凹陷 、 双侧肾上腺皮质增生 、 脱水热 、 血液呈现浓缩 、 肾浓缩功能障碍 、 舌质红绛 、 眼花 、 液体平衡失调 、 小肠危象 、 精神运动性活动变坏 、 细胞外液减少 、 低颅压综合征 | 多发人群:青少年 |
肠梗阻 | 典型症状: 结肠梗阻 、 闭袢性肠梗阻 、 停止排气 、 排气障碍 、 排便障碍 、 急腹症 、 腹痛伴休克 、 胃肠气胀 、 便秘伴剧烈腹痛 | 多发人群:所有人群 |
腹膜炎 | 典型症状: 下腹部反跳痛 、 腹肌紧张 | 多发人群:所有人群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