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龄“候鸟”走四方 - 健康之初


高龄“候鸟”走四方

核心提示:刘善达,85岁,退休前曾是天津某技工学校的校长,老朋友们仍然称呼他“刘校长”。他的老伴儿翁树梅,83岁,天津新华中学退休高级教师。他们夫妇的“候鸟式”生活让我长了见识,懂得了什么叫不老人生。

  高龄“候鸟”走四方

  刘善达,85岁,退休前曾是天津某技工学校的校长,老朋友们仍然称呼他“刘校长”。他的老伴儿翁树梅,83岁,天津新华中学退休高级教师。他们夫妇的“候鸟式”生活让我长了见识,懂得了什么叫不老人生。

  两口子热爱旅游,但不论到哪里旅游,全是“开步走”。比如,去年游北京野三坡百里峡,1400多级台阶,他们登上去又走下来,不坐通往缆车站的电瓶车,更不坐缆车。去天津市蓟县梨木台,人家说,老爷子、老太太,坐电瓶车吧。她说,就是爬山来的,坐车还有什么意思?于是,她跟着他,一路欢歌一路行。他们到哪里玩儿都是如此。五岳之尊的泰山,翁老师已经攀登了3次。3年前,二老再次攀过十八盘,登上玉皇顶。

  他们爱去海南岛三亚市。几乎每年都去。翁树梅说:海南三亚气候好,风景美,比美国有些城市还漂亮,我儿子家住在美国,我去那儿住了9个月,觉得没有三亚美。原先她体检时,总是心肌缺血,自从当了“候鸟”,冬天长住三亚,春天再体检,她的心肌再不缺血。她跟医生探讨,比较一致的看法是,环境改善有利于健康。一些在三亚的“候鸟”老人跟他们有同感,特别是一些患有气管炎、哮喘等呼吸道疾病的老人,到了那里,就病情减轻或不犯病了。

  老两口习惯当“候鸟”,与他们“单兵作战”的生活习惯有关系。二位老人各有自己的“小天地”,住在一所老式的居民楼内,一个楼层,一人一个单元间,亦分亦合,一起生活又互不干扰,将“距离产生美”运用得恰到好处。他们每天一起去买菜,在刘善达单元房的厨房里做饭,吃饭就在翁树梅的客厅里。

  他们的“小天地”各有特点,翁树梅的单元里挂着自己写的书法和山水画,退休以后,她就在老年大学学习书法和绘画。就是去海南,笔墨纸砚她也全带着。刘善达的“小天地”里歌谱多。他爱唱歌,不仅每天在自己的“小天地”唱歌,还“日走三千步,边走边唱”,而且,老两口还在四处旅游的时候,一路欢歌,走到哪儿唱到哪儿。比如,登鼓浪屿,他唱《鼓浪屿之波》,乘船游祖国宝岛基隆港,他唱《台湾同胞我的骨肉兄弟》,在北戴河月夜的海滩,他唱“小夜曲”……

  二老的勤快令人赞叹,儿女们心疼老爸老妈,很早就想给他们雇个保姆。他们认为,我们自己能劳动,雇保姆伺候,没必要。买菜做饭不必说了,一切家务活儿,凡力所能及的,全是自己干。两个人的四季衣服全是刘善达洗,放着洗衣机不用,就爱用大搓板。他有一个针线包,缝缝补补全行,被褥早上拆了,洗干净,晾干,下午就做好,晚上可以盖上新被褥。

  两个人对新鲜事物颇感兴趣,手机、电脑、摄像头一个也不少,走到哪里也忘不了给朋友发短信、上网与朋友视频聊天呢。

  他们说,老年人当“候鸟”要有资本:一,是身体要健康;二,是兜儿里要有钱,最重要的是要有乐于当“候鸟”的愿望和信心,乐于走四方,喜欢新鲜和变化。

                                                                                                                                                                             (实习编辑:卢美仪)

健康之初
反馈
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