碘盐闹出的风波 - 健康之初


碘盐闹出的风波

核心提示:很多人没想到的是,15年之后,碘盐再次成为舆论的中心。不过这次,碘盐从被推崇变成了被质疑:“碘盐防病”是不是已经成了“碘盐致病”?

  食盐该不该加碘?

  食盐该不该加碘?在普通消费者看来,这似乎是一个不是问题的问题。一直以来,食盐加碘、吃碘盐有益健康已经成了生活常识。早在1993年,中国响应世界卫生大会的号召,即确定了全民食盐加碘战略,先后颁布了《食盐加碘消除碘缺乏危害管理条例》和《食盐专营办法》等法规。1994年,全民食用加碘盐与计划生育政策相类似,作为一项国策在中国强制推行。那时,“食用加碘盐,健康全家人”的标语随处可见。

  很多人没想到的是,15年之后,碘盐再次成为舆论的中心。不过这次,碘盐从被推崇变成了被质疑:“碘盐防病”是不是已经成了“碘盐致病”?

  2009年7月31日,南方一家媒体发表专题《碘盐致病疑云》,把近几年的甲状腺疾病频发与全民补碘联系起来,怀疑国人“补碘过量”、“因碘致病”,并质疑全民补碘的“一刀切”政策。几乎一夜之间,舆论沸腾——盐,这种再普通不过、再亲近不过的调味剂似乎突然成了隐藏在人们身边的“隐形杀手”。旋即各大电视台、电台、网络、纸媒纷纷介入对“食盐加碘”安全问题的讨论。专家、学者、时评家也被舆论的洪流裹挟进来,话题也更加宽泛——从食盐本身到全民补碘政策进而到盐业机制问题等等。

  其间,民间和部分媒体一度一面倒地爆发出质疑、批评“食盐加碘”这一政策的呼声,甚至造成了公众的恐慌。有人在论坛上大声呼吁“还我不吃加碘盐的权利”,更有人站在政治的高度,把推行碘盐视为“一个让人难以接受的中央集权行为”。

  舆情之汹涌令创办中文网上第一个学术打假网站的方舟子都忧心忡忡:“世界卫生组织对消灭碘缺乏病很有信心,并把它当成和消灭天花、小儿麻痹症同样伟大的成就。但愿这一伟大进程不会因为一些中国时评家的口水而付诸东流。”

  直至8月13日,“官方说法”出台——卫生部的有关负责人和专家对媒体表示:“全民补碘过量非事实,碘盐致病说缺依据”。“说法”的主要内容为:其一、中国目前的碘营养状况处于可接受水平,绝大多数人碘的摄入量不会高于世界卫生组织的推荐量,国人无须恐慌。其二、近年来,国内部分地区甲状腺疾病确有高发之势,但有多方面原因,将其归咎于食盐加碘,并不客观。其三,“全民食盐加碘”利远大于弊。补碘的益处远远大于碘过量引起的相对较小的风险。其四,为控制健康风险,现行食盐碘含量将小幅下调——之前已经下调过3次,调整思路重在贯彻科学补碘的防治策略,体现因地制宜、分类指导的科学原则。其五,国家将根据有关规定进一步具体落实对高碘地区和某些患甲状腺疾病或其他不宜摄入过多碘的病人供应不加碘食盐。

  由此,关乎公共健康和公共政策的碘盐风波暂告一个段落。

  但即便是现在,民间和网络仍不时有小道消息游走,宣泄着各种情绪。从社会心理学的理论来说,这是因为在社会经济状况和民众健康状况持续上升的情况下,舆论对碘盐的质疑突然打破了之前人们的心理预期。

  而从食盐本身的商品属性来考量,民众不满的另一个更深层的原因是,对于垄断行业的产品有一种天然的不信任。

  碘盐风波的出现到底是一个科学问题,还是一个社会问题?抑或是兼而有之?

  碘盐专营的“猫腻”

  近段时间以来,毛晓飞一直密切关注着碘盐风波的进程。

  作为中国社会科学院国际法研究中心的研究员、北京东方公益法律援助律师事务所项目主任,他一直呼吁“食盐加碘,不必专营”。早在2008年10月,毛所在的律师事务所就向中国大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递交了《关于请求对<食盐专营办法>进行合法性审查的建议书》,认为国务院1996年颁布的《食盐专营办法》涉嫌违反反垄断法,排除和限制了市场竞争,造成了我国当前食盐市场地域性垄断的局面,并且已经产生了严重的经济和社会后果。

  “食盐加碘风波之所以动静这么大,是因为恰巧成了民众不满情绪宣泄的新出口,而越来越多民间舆论表露出的指向是,对于碘盐垄断专营以及垄断专营下‘盐铁思维’的质疑。”毛晓飞认为,多年来有关盐业公司公款消费、账外交易、回扣以及其他商业贿赂和寻租等丑闻早已让人们痛恶与厌倦。

  今年四五月间,盐业就曾爆出“公款出国”之丑闻,社会舆论哗然。据媒体广泛报道,海南省盐务局(省盐业总公司)去年组织了本系统33名中层干部分三批公款出国旅游,其中有两批是在“5·12”大地震后出行。三次旅游共耗费公款60余万元,平均每人花费近2万元。

  更早的2005年,据《中国商报》报道,河南省卫生部门将商丘市列为高碘地区,要求盐业公司“停止供应碘盐”,但盐业公司始终未予理睬。

  盐业的腐败与跋扈可见一斑。而支撑其腐败与跋扈的,则是碘盐带来的源源不断的暴利。

  “长期实行的碘盐国家专营制度,特别是批发环节的专营,产生了垄断者的高额利润。”据毛晓飞调查,盐业公司从制盐企业中购买食盐的价格为400-500元/吨,而其对外批发价格平均为1500-2000元/吨,仅批发环节的价差就达4倍之多。

  毛晓飞以北京市为例算了这样一笔账:目前中盐北京盐业公司销售的食盐价格为1.30元/斤/袋(2600元/吨),批发价为2180元/吨,去掉采购、加碘、包装、批发经销等费用——加碘的额外费用仅为25元/吨,排除非经营性支出,其净利润高达67%,而制盐企业的平均利润率只有4%。

健康之初
反馈
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