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7例Coats病激光治疗临床观察 - 健康之初


27例Coats病激光治疗临床观察

核心提示:本病由George Coats于1908年首先报道,故又名Coats病。大多见于男性青少年,女性较少,少数发生于成年人。通常侵犯单眼,偶为双侧。病程缓慢,呈进行性。早期不易察觉,直到视力显著减退,现出白瞳症或废用性外斜时才被注意。

  Coats病又称外层渗出性视网膜病变,大多见于男性青少年,早期不易察觉,直至视力显著减退,出现白瞳症或废用性外斜时才被注意。在Coats病变区行广泛激光光凝,对保护患者的视功能有重要的临床价值。现将我院1989—1999年27例28眼Coats病行激光治疗的临床观察报道如下。

  资料与方法

  1·临床资料 本组病例为1989年1月至1999年3月经眼底荧光血管造影(fundus fluoresceine angiography, FFA)证实

  的Coats病27例28眼。男性8例,女性9例。其中右眼10例,左眼16眼,双眼1例。初诊年龄6~39岁,平均23·7岁。FFA可见视网膜小血管、毛细血管扩张迂曲,管壁荧光素渗漏,以及粟粒状动脉瘤,毛细血管无灌注区形成等。病变位于颞侧20眼,占74%。病变范围占1个象限者15眼,占56%,2个象限者7眼,占22%,3个象限者4眼,占15%,4个象限者2眼,占7%。

  2·治疗方法 选用氩离子激光(波长488·0 nm,514·5nm)及氪离子激光(波长568·2 nm,520·8 nm),光斑直径100~500μm,曝光时间0·1~0·5 s,输出功率0·3~0·8 W,光斑反应Ⅱ~Ⅲ级。光凝先从颞侧周边部开始直接封闭微血管瘤、栗粒状血管瘤及异常血管周围渗漏区,治疗次数根据病变的部位、数量、面积、大小及FFA复查结果而定,一般需做1~5次,需多次反复治疗者,两次光凝时间间隔2~3周。随访1~10 a,平均4·5 a。

  结 果

  全部病例经FFA复查,视网膜血管病变萎缩,渗出液大部分被吸收。视力提高。

  讨 论

  Coats病其特点为眼底呈现大量黄白色渗出,有胆固醇结晶沉着和出血,血管梭形或球形扩张。晚期可产生视网膜脱离、并发性白内障、甚至继发性青光眼。对患者视功能损害甚大。目前本病尚无特效药物治疗,若能较早发现,激光光凝仍是首选治疗方法,其机制主要是利用激光的热凝作用,其次为压强作用,由于氩离子蓝绿色激光中波长为488·0nm蓝色光和514·5 nm绿色光,以及氪离子激光中波长为568·2 nm的黄绿色激光和520·8 nm的绿色光,易被含氧血红蛋白和色素上皮细胞吸收,经光凝后使异常血管闭塞,病变区为脉络膜视网膜瘢痕所代替,减少或控制渗出,保留部分视力。同时破坏了视网膜的缺氧区,改善了视网膜的供氧状态,黄斑部病变也往往同时好转,本组患者治疗后视力普遍提高,FFA检查渗出基本吸收,疗效满意。本组有3例视网膜下大片渗出,周边有出血及丛状微血管瘤,黄斑受累严重,虽经光凝治疗,但病灶已机化,光凝后效果较差,因此,早期发现并及时应用光凝技术,坚持长期随访,对提高疗效,预防并发症及保存患者残存视功能非常重要。

健康之初
反馈
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