获得性视网膜劈裂症1例 - 健康之初


获得性视网膜劈裂症1例

核心提示:本病或称老年性视网膜劈裂症(senileretinoschisis),但在20岁以后青年人中也有发生,所以老年性这一名称并不确切。本病在在40岁以上人群中属多发病。但我国和日本文献中很不报导。可能有种族方面的不同。80%以上为双眼发病,而且双眼对称,性别无差异。常因有闪光幻觉或飞蚊症等症状而就诊被查获,否则多在因某种原因作眼底检查时偶然发现。

  患者男,43岁。因左眼前黑影飘动15天就诊。查体:左眼视力1.2,近视力Jr1,眼压17.2mmHg,眼前节未见异常,散瞳后间接眼底镜见左眼视乳头正常,黄斑颞下方见边缘清楚、外形固定、表面光滑、呈富有血管网状透明薄纱样隆起至锯齿缘,透过隆起可见正常眼底红光反射,未见裂孔,其上偏颞侧可见血管呈白线样。FFA示左眼视网膜颞下方RPE萎缩而透见荧光。诊断:获得性视网膜劈裂症。

  讨论:获得性视网膜劈裂症是一种少见的视网膜变性疾病。有双眼发病倾向且位置对称,男女发病无差异,与屈光状态无关。它与发生在神经纤维层的遗传性视网膜劈裂不同,其是视网膜外丛状层劈裂。早期多见于颞侧锯齿缘附近,逐渐向后极部进展。视网膜劈裂球形隆起达赤道时发展较快,一旦达到后极部,发展速度减慢,距黄斑中心凹很近时可保持数年。其病理致病机制主要是病变区视网膜毛细血管区供血障碍,导致视网膜囊样退行性变性,随着年龄增长,囊样变性不断融合扩大而发展为视网膜劈裂。同时覆盖的玻璃体皮质收缩牵拉变性的内层及劈裂囊腔内主动产生的液均可使劈裂范围更加扩大。内层变薄可出现圆形、椭圆形孔,内层孔对劈裂形态、大小无影响。外层孔常出现在沿劈裂后缘,前缘少见。由于劈裂外层与色素上皮接触其裂孔较难鉴别。

  本病在进行期前无明显症状,视力减退多与黄斑部发病有关。本例患者未累及黄斑,故视力良好。视网膜劈裂内层出现裂孔多不引起视网膜脱离。当内外层都出现裂孔时,可发生视网膜脱离。本例患者视网膜劈裂内外层均未出现裂孔,故可定期观察,病情如发展,应手术治疗,控制其发展。

健康之初
反馈
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