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生儿巨细胞病毒后如何治疗 - 健康之初


新生儿巨细胞病毒后如何治疗

核心提示:巨细胞病毒(CMV)是一种疱疹病毒,分布广泛。CMV感染可引起泌尿生殖系统、中枢神经系统、肝脏、肺、血液循环系统等病变,并与恶性肿瘤的发生可能有关。新近报道,艾滋病与CMV感染可能有关。常通过性交传播。故列为性传播疾病。

  巨细胞病毒(CMV)是一种疱疹病毒,分布广泛。CMV感染可引起泌尿生殖系统、中枢神经系统、肝脏、肺、血液循环系统等病变,并与恶性肿瘤的发生可能有关。新近报道,艾滋病与CMV感染可能有关。常通过性交传播。故列为性传播疾病。

  巨细胞病毒的病因:

  人群对于HCMV普遍易感而且可以重复感染。

  1.产前及出生后的早期感染 病毒存在于宿主咽部、唾液腺、子宫颈、阴道分泌物、尿液、精液、乳汁及血液中可造成先天性感染围生期感染以及出生后早期感染。围生期母婴传播最常见,包括经胎盘感染经宫颈逆行感染、经产道感染。

  2.产后感染 主要指产后水平感染,经哺乳而感染婴儿。由于病婴从口腔、呼吸道及尿液中可排放病毒,因此,婴儿中间可发生水平方式的传播,造成本病在婴儿间的感染

  巨细胞病毒的治疗:

  对本病目前尚无特效治疗,以对症处理、支持治疗为主。

  1.抗病毒药物 如阿糖胞苷阿糖腺苷以及阿昔洛韦(无环鸟苷)等对HCMV均能起到短暂的抑制作用,使症状缓解但不能清除感染。

  2.干扰素 对HCMV的抑制作用效果欠佳,并可能导致抗药性

  3. 阿昔洛韦衍生物 更昔洛韦(丙氧鸟苷)效果较好,重症感染者用7.5~10mg/(kg· d),分2~3次静滴,14天后继以5mg/(kg·d)维持治疗1~2个月,对先天性感染可用12mg/(kg·d)连续治疗6周疗法。不良反应有白细胞及血小板下降、肝功能异常,但停药后可迅速恢复正常,偶可致不可逆性无精症。

  巨细胞病毒的预防:

  本病病死率高,受感染的胎儿除流产死产外常引起先天性畸形。出生后,严重者在生后数天或数周内死亡;幸存者90%留有后遗症,如生长迟缓、智力障碍、运动障碍、癫痫视力减退(视神经萎缩)、听力障碍(神经性耳聋)等。

  治疗即使有效,也难免留下后遗症所以预防特别重要,鉴于传染源广泛,而且多为隐性,传播途径复杂而不易控制,加之易感性普遍存在,预防措施的重点在于开发疫苗。

    健康之初( www.39.net)专稿,未经书面授权请勿转载。

健康之初
反馈
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