艾滋病患者的“家” - 健康之初


艾滋病患者的“家”

核心提示:“我们是一个受社会歧视的人群,可自从我们停泊在‘蓝色港湾’里,就像茫茫大海上遇难的船,被救回到避风的港湾,就像无家可归的孤儿找到了温暖的家,是‘蓝色港湾’给了我们无微不至的亲人般的温暖,给了我们生活的勇气和信心,使我们体会到了党的温暖

  “蓝色港湾”是市疾控中心特意为艾滋病毒感染者组建的,艾滋病毒感染者在那里了获得帮助和关爱。

  “我们是一个受社会歧视的人群,可自从我们停泊在‘蓝色港湾’里,就像茫茫大海上遇难的船,被救回到避风的港湾,就像无家可归的孤儿找到了温暖的家,是‘蓝色港湾’给了我们无微不至的亲人般的温暖,给了我们生活的勇气和信心,使我们体会到了党的温暖,体会到了和谐社会的亲和力。”2月12日,记者在市疾控中心艾滋病防治办公室看到了这封信。这是一名艾滋病病毒感染者代表“蓝色港湾”里的所有艾滋病患者发出的心声。在这个“蓝色港湾”中,无论是感染者与医生之间,还是感染者相互之间,他们都感受着人间的温暖。

  据市疾控中心艾滋病防治科佟伟科长介绍,“蓝色港湾”是疾控中心特意为艾滋病毒感染者组建的。在这里,医生和感染者无话不说,感染者之间更是亲如一家。一名姓郭的感染者喜欢写作,他在自己的日记中写道:“蓝色港湾是一朵鲜活的奇葩,它以淡淡的清香、素雅的装束微笑着走进了我的生活。”

  作为一名艾滋病毒感染者,郭先生是带着女儿来到举目无亲的大连。最初的日子,对一个已经偏瘫了的他来说,及时的身体检查实在是件难事。旁边没有家人陪护,每走一步都很费劲。即使如此虚弱也必须按规定进行定期检查。为了保密,他不敢麻烦邻居,只能花钱请钟点工,一听说要去传染病医院,都没人去了。

  正在郭先生为难之时,“蓝色港湾”的小杨出现了,每当接到体检通知时,郭先生总会拿起电话打给小杨。同是艾滋病毒感染者、身体状况也不甚好的小杨会陪着郭先生去医院检查,跑前跑后帮忙办手续。郭先生不知怎样感谢小杨才好,可小杨却说,我们都是病人,都是一群特殊的病人,在大家有困难时互相帮一下是“蓝色港湾”成立的初衷,每个感染者都会团结起来互相帮助。

  艾滋病毒感染者小李是“蓝色港湾”中病情最重的一个,每次艾滋病防治办公室组织“蓝色港湾”组员搞活动,感染者们在一起交流都非常高兴,高兴之余,大家就会想到病床上的小李。活动后大家就会为小李带去了米、油等生活用品,连洗发水、卫生纸都不落下。年长的张哥对小李说:“在谈到你的情况时,每个病友都感同身受。所以大家一致同意,未来的日子,‘蓝色港湾’小组将力所能及重点帮助你。小组成员们各有所长,有什么困难你就吱声,大家一起想办法。”说话间,张哥已经开始为小李忙活起来了。

  小李当时的心情太复杂了:“我何德何能,一个举步维艰、弱不禁风的艾滋病人,在生命的最后一段却能得到如此的贴心关怀。”此时此刻他只有感激的泪水。

  对于年龄大的艾滋病毒感染者来说,沈阳领药是一件艰难的事,每次都是市疾控中心的佟伟、李瑞等大夫亲自为他们去取药,回连后再发给他们。大连市的艾滋病防治工作做得很细致,医生们经常要搞大型的公益活动或四处做公益讲座,还要不时地到公共娱乐场所做服务人员的防治工作,有时医生们时间打不开点,这时,艾滋病毒感染者成先生的妻子自告奋勇,担当起了为病友们取药发药的任务。

  成先生的妻子是健康人,自从丈夫因输血感染艾滋病病毒后,她不离不弃,不仅在生活上百般照顾,在丈夫心情抑郁时,她还是名心理疏导师。就这样,成先生的病情逐渐被控制住,精神面貌也好多了。在“蓝色港湾”中,他成为最阳光的一名成员。同时,受他的感染,妻子也融入了“蓝色港湾”这一组织,感染者中有什么难处,她作为一名健康人比较容易与他人沟通,所以经常为感染者们做一些力所能及的事情。

  小编推荐:什么表现就是艾滋病症状>>>[详情:警惕!这就是艾滋病症状]

  “蓝色港湾”里每天都有许多感动。有一名感染者在日记中写道:“感谢‘蓝色港湾’,‘蓝色港湾’是我们可以信赖可以停靠心灵的港湾。我愿意成为‘蓝色港湾’里的一朵小花发出丝丝的香,让这香气沁人心扉,很温暖,很纯洁,很久远……”

 关注艾滋病 关爱生命>>>健康之初艾滋病频道

健康之初
反馈
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