艾滋病传播背后的社会命题 - 健康之初


艾滋病传播背后的社会命题

核心提示:专家说:艾滋猛于虎。或许你认为这只虎离自己很远,其实它就匍匐在你身边。即使如此,在公众意识里,每年的艾滋病日也仍是一个例行概念,最多是把模糊的警示明确一下而已。

  专家说:艾滋猛于虎。或许你认为这只虎离自己很远,其实它就匍匐在你身边。即使如此,在公众意识里,每年的艾滋病日也仍是一个例行概念,最多是把模糊的警示明确一下而已。

  有人把艾滋病视为异类。事实上也真有这样一群人,他们在人前无法自由谈笑,他们无法像常人那样接触社会,他们甚至与家人也身心隔绝,他们的生活被看不到尽头的黑暗所吞噬,他们的余生只能在等待死亡的绝望阴影中延续——他们就是艾滋病感染者。

  胡锦涛总书记看望并捐助艾滋病人,不仅是一个执政党总书记、国家主席对一个普通病人的关心,还表达了党和政府对这个特殊群体的权利尊重。让人想起1958年,毛泽东得知江西余江县消灭血吸虫后夜不能寐、遥望南天写下《送瘟神》的情景。这两种心境的背后都是党和政府对民生疾苦的关切。

  人们惧怕艾滋病,人们对艾滋的厌恶心理还在于艾滋病背后的社会学内涵。艾滋病和不道德行为经常捆绑出现:同性恋、肉体交易、吸毒……11月27日发布的《中国艾滋病感染者歧视状况调查报告》显示,在知晓感染者身份后,1/4的医务工作者、超过1/3的政府官员和教师持有负面和歧视态度。

  艾滋病群体对社会的期待是:不要问我从哪里来。而人们恰恰纠结于这个道德命题,进而催生了社会的集体歧视,这对艾滋病群体构成了最深的心理伤害。从艾滋病感染者的职业分布看,目前艾滋病的触角已延伸至各个人群。所以无论从疾病传播本身,还是从疾病对社会行为的影响,歧视已经是最无济于事的道德惩罚,我们需要的是公正的、公开的社会综合解决方案。这是一个涉及一系列社会问题的疾病传播学命题。

  “普遍可及和人权”这一主题呼吁对待艾滋病患者在人权方面应予宽容,不再“以歧视作为惩罚手段”,并对相关人群进行更有效的保护。但这也不意味着鼓励和嘉奖,大理男同性恋酒吧开张即匆匆关闭,就很能说明问题。而且对性交易、吸毒等助长艾滋病传播的违法行为,我们一直严惩不贷。

  世界上最远的距离,不是树与树的距离,而是同根生长的树枝,却无法在风中相依……泰戈尔的诗句,何尝不是艾滋病群体的心底悲鸣!面对无法回避的社会现实,我们应该拿出一点温情来对待艾滋病群体,不要再问它从哪里来。这既是对别人的关爱,也是对自己的负责。

健康之初
反馈
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