糖尿病人冬季的运动与心理疗法 - 健康之初


糖尿病人冬季的运动与心理疗法

核心提示:对糖尿病人来说,冬季的血糖要比其他几个季节高。因为寒冷的刺激使肾上腺素分泌增多,血糖代谢减慢,从而使血糖升高,同时糖尿病足等并发症也最容易在冬季发生或复发。除了用药,运动是控制血糖的有效方法。糖尿病人的运动有其特殊性,不注意的话会给身体造成危害。

  糖尿病能够预防吗?

  1型糖尿病目前尚没有很好的预防方法。青少年2型糖尿病与肥胖密切相关,肥胖儿童减少,青少年患2型糖尿病的几率也会下降。因此,孩子要定期进行体检。孩子在小学、初中的每一年,都要测量身高、体重。当孩子体重超过同年龄、同性别正常儿童平均体重的20%时就要引起注意了。要及时纠正不良生活习惯和饮食习惯,少喝饮料、少吃油腻和高热量食物,多吃蔬菜和纤维量较多的食物,增加活动量,保证睡眠,使体重下降,处于萌芽状态的并发症和功能紊乱能得到及时控制和逆转。当肥胖孩子体重超过标准30%以上或颈项、腋窝及背部肤色发黑、洗不干净时,最好去医院检测空腹血糖、胰岛素、肝功能和血脂,接受糖耐量和胰岛素释放试验,以便尽早发现、及时处置,阻断2型糖尿病的发生。

  糖尿病人冬季如何运动?

  对糖尿病人来说,冬季的血糖要比其他几个季节高。因为寒冷的刺激使肾上腺素分泌增多,血糖代谢减慢,从而使血糖升高,同时糖尿病足等并发症也最容易在冬季发生或复发。除了用药,运动是控制血糖的有效方法。糖尿病人的运动有其特殊性,不注意的话会给身体造成危害。

  运动应该循序渐进:

  运动对于糖尿病人来说,就像看病吃药一样,十分必要。运动能增加肌糖原和肝糖原的合成及异生,降低血糖和调节血脂,而且还能增加体内胰岛素敏感性,改善胰岛素抵抗状态,从而纠正糖尿病的多种代谢异常。

  然而,有一些糖尿病人盲目加大运动量,想以此降低血糖,结果适得其反。如果以前没有运动习惯,突然进行剧烈运动会使身体产生一种应激反应,并分泌激素,其中就有与胰岛素对抗的激素,会使血糖更高,还容易出现酮症酸中毒的并发症。因此,运动一定要循序渐进,或者请教专业医生指导。在糖尿病合并各种严重急慢性并发症时,如各种急性感染期、心功能不全、严重糖尿病肾病、糖尿病足合并感染等,都不宜进行运动。

  空腹锻炼十分危险:

  有些糖尿病人想充分发挥减肥效果,于是采取空腹锻炼,殊不知这样是十分危险的。一些饥饿试验表明,正常人36小时不进食,血糖也不会降得过低,糖尿病人则不然。出于治疗疾病的需要,糖尿病人必须按时服用降糖药,这种药物会抑制肝糖原的分解。当病人由于锻炼而加大消耗时,由于药物的作用,反而容易出现低血糖。

  当低血糖发生时,会出现心慌、心跳加速、手颤抖、全身冒汗等症状,发展下去会出现昏迷,严重的还会变成植物人,甚至死亡。所以糖尿病人千万不能空腹锻炼,运动时还须预防低血糖,随身携带些糖类食物及时补充。

  饭后一小时锻炼好:

  糖尿病人运动最好是在饭后1小时左右进行,这一段时间食物消化吸收较快,特别是糖的吸收最快,因而血糖值增高。如果在这一时间开始锻炼,随着运动消耗能量,糖的分解代谢增强,便可使餐后增高的血糖降下来,防止血糖波动。

  一天之中,糖尿病人运动锻炼的时机应选在下午而不是清晨。因为血糖有昼夜波动的规律,这一规律显示清晨为血糖最低值。运动锻炼的目的在于降低血糖,防止血糖显著升高,所以下午锻炼效果更好。对于1型糖尿病人,运动应选择在注射胰岛素后1至2小时之间,尽量避免在胰岛素作用的高峰期运动,以防止胰岛素吸收过快而引起低血糖反应。

  选择中等强度项目:

  糖尿病运动治疗的强度和持续时间要有一定限度,既不能盲目大量运动,也不能因运动量过小而达不到运动效果。中等强度的运动对降血糖和尿糖作用最为明显,最好是让全身肌肉都得到锻炼。

  运动项目主要可以选择耐力运动,如步行、慢跑、游泳、自行车以及徒手体操、太极拳、气功等,根据患者的身体情况选择1至2项进行锻炼,其中步行可作首选项目。运动时间每天一次,每次持续20至30分钟,可逐渐延长至1小时,注意应有准备活动和整理活动。这里介绍一个治疗糖尿病的勃氏运动处方,它是通过改变身体姿势来改善循环的。平躺在床上,将脚抬高,等脚发麻时再慢慢坐起;坐在床上两脚下垂,做足踝部屈伸晃动,直到脚尖感到刺刺麻麻时,再平躺回床上。

  冬天护足非常重要:

  冬季糖尿病人的足部保养非常重要,有时即使是微小的损伤,也可能引起感染,发生坏疽。所以要经常按摩下肢,以促进血液循环。坐时应抬高足部,以减轻足部压力,促使局部静脉血液回流。

  用热水泡脚时应注意水温不宜过高,避免烫伤。一些糖尿病人同时有末梢神经病变,手指或脚趾痛温觉障碍,不能感受水温,这时最好先用腕部、肘部或由家人先感受一下温度,以防水温过高。晒太阳是最好的红外线理疗,能促进血液循环,有助于控制血糖,减少末梢神经炎和足部病变的发生。

  糖尿病心理疗法

  糖尿病心理疗法一、说理开导法:

  说理开导法又叫言语开导治疗和行为诱导治疗,是对糖尿病病人最基本的也是最常用的心理疗法。它是医生在给病人诊疗疾病过程中,用言语和行为影响患者的心理,使其不正常的心理得以调整,以达到治疗疾病的目的。《灵枢·师传》对说理开导法的要义进行了精辟的论述,指出:“人之情,莫不恶死而乐生,告之以其败,语之以基善,导之以其所便,开之以其所苦,虽有无道之人,恶有不听者乎。”

  概括起来,说理开导法有以下四方面的内容:一是向患者指出糖尿病的性质、起病原因、对机体的危害和可能引起的常见并发症等,以引起患者重视,使其对该病有一个正确客观的认识。二是增强病人疾病的信心,耐心地告诉病人,只要及时治疗,积极与医护人员合作,按医嘱进药,就能有效地控制病情,因而预后最好的。三是要告诉患者“绝房色,戒恼怒,节饮食,慎起居,莫信邪”等养生的方法。四是强调在药物治疗的同时,更要重视身心调护和心理调整。帮助患者解除紧张、恐惧、消极的心理状态。以上做法都是患者易于接受的,因而疗效较好。

  糖尿病心理疗法二、转移注意法:

  转移注意式的心理治疗,是一种把患者的注意力从疾病上转移到其他方面去,以减轻病情或使疾病转向痊愈的心理治疗方法。有些病人在确诊患糖尿病之后,精神特别紧张,往往将注秘经常集中在糖尿病上面,怕病情变重,怕不易治愈,整天围绕疾病胡思乱想,陷入苦恼和忧愁之中。特别是有病人发现其他糖尿闰病人患糖尿病坏疽或眼底出血时,更是怕得不得了,紧张、恐恐惶惶不可终日,有的病人甚至夜不能寐,从而使病情加重。还有的糖尿病病人合并有末梢神经病变,肢体麻木、疼痛,但却怀疑得了糖尿病坏疽,担心要被截肢,一天到晚把注意力集中在这方面,对肢体疼麻感觉特别敏感,甚至影响了正常的工作、学习,服药也难以见效。对以上所述的这类病人,用言语诱导的方法说服和影响,转移其注意力,可收到单纯药物达不到或不药而愈的疗效。

  《素问·移精变气论》指出:“古之治病,惟其移精变气而已”。移精,就辊转移病人的精神、意志、思念和注意力;变气,是指通过注意力的转移,交利气血,以改变与调整病人的气机从而使病变减轻或消除。这里论述的“移精变气”就是指转移注意力的心理疗法。

  运用转移注意力的心理疗法给患者治病,在古代名医医案中就有很多记载。如叶天士在其的鞒《临证指南医案》一书中,就论述了一运用转移注意力治疗消渴而成的病例。叶氏有一次治疗一个患消渴症的病人,发现患者精神很紧张老是考虑疾病,害怕疾病会加重,结果服药无效。叶氏认为应该让病人把注意力转移到栽花种竹之间,用药方能取效,否则整天思虑疾病的盛衰,服药也是无效的。叶氏的治疗思路就是治病“全在病者移情易性”,叶氏讲的“移情易性”,就是转移病人的注意力,使病人放松,从而达到治疗疾病的目的。

  糖尿病心理疗法三、情志相胜法:

  情志相胜法,又叫以情胜情治疗。它是一种运用五行生克乘制的原理,用人为的情志刺激影响患者,使其不正常心理活动恢复正常,以改善疾病的心理治疗方法。中医学理论认为,喜、怒、忧、思、悲、恐、惊七种情志变化,不仅是引起疾病的主要因素之一,而且还是治疗和防止某些疾病的有效方法。临床实践证明。因七情所伤而致病者,用以情胜情,以情制情的心理治疗方法,确实有很好的临床效果。

  糖尿病心理疗法四、静志安神法:

  静志安神法,又叫定心定志治疗。它是一种以强调精神内守为核心的心理疗法。中医学历来十分的重视精神内守,在防治疾病中的积极作用。《黄帝内经》提出:“静则神藏,躁则消亡”的论点,并指出:“恬淡虚无,真气从之,精神内守,病安从来”。强调了一个人的神志保持安宁,就能少生疾病,健康长寿,即使患病,亦易治疗,恢复健康也比较容易,这是神能收藏的缘故。反之,如果躁动不安,就容易得病,而且也难治愈。

  糖尿病心理疗法五、怡悦开怀法:

  怡悦开怀法,双叫想象畅怀治疗。这是一种通过言语诱导使病人精神振奋,心情畅快,树立战胜疾病信心,以防治疾病的心理疗法。一个人心情和情绪的好坏,同疾病的发生、发展和转归变化,都有着十分密切的关系。一般来讲,人在高兴、愉快、喜悦的时候,不论做什么事情,都觉得称心如意,即使患病也易于治愈。相反,人在悲哀的时候,总是伤心流泪,感到心灰意冷,悲观绝望,看世界的一切都是灰暗色,此种心境容易患病,而患病后也难于治疗,甚至使病情加重。绝望,看世界的一切都是灰暗色,此种心境容易患病,而患病后也难于治疗,甚至使病情加重。

  因此,只有怡悦开怀,心情舒畅,情思如意,然后配合服药,方能取得良好的疗效。否则,心情不畅,情志抑郁,则草木无情,服药再多,也收效甚微。我们在诊治糖尿病的过程中,注重部开怀式的心理治疗,给病人多举一些已经治愈或明显好转的病案,多讲一此只要系统治疗、科学管理,就能预防并发症的好处,使病人心情舒畅,减少思想负担,并树立战胜疾病的信心。在此基础上,再配合药物治疗,往往能收到满意的疗效。

    健康之初( www.39.net)专稿,未经书面授权请勿转载。

健康之初
反馈
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