肺癌是“人造肿瘤” 预防应远离香烟 - 健康之初


肺癌是“人造肿瘤” 预防应远离香烟

核心提示:肺癌已成为我国第一大癌患,成为严重危害人们健康,给个人、家庭和社会带来沉重负担,社会各界都应高度关注的公共卫生问题。

  ——上世纪90年代较70年代,发病率增长1倍多,而近10余年,农村和城市发病率又分别上升29.38%和47.73%。

  ——发病率现仍以年均5%的速度快增,增幅在所有癌症中名列前茅。

  2000年至2005年,发病数增加12万,男性由26万增至33万,增加26.9%;女性由12万增至17万,上升41.7%。若不及时采取有效措施,到2025年,患者总数将达100万,成为世界第一肺癌大国。

  ——死亡率在上世纪70年代,居癌症第4位;到上世纪90年代,上升为第3位;至2000年,则跃升为第1位。死亡率20多年来增幅超过1倍。

  ——每年因肺癌死亡的人数多于乳腺癌、前列腺癌和肠癌死亡人数的总和,每3至4个因癌症死亡者中就有1人是肺癌患者。

  ——发病率、死亡率目前均居男性癌症第1位;在女性癌症中,发病率仅次于乳腺癌居癌症第2位,死亡率居第1位。但在整个人群中,发病率和死亡率均排在癌症首位。

  “通过这一组组数字,我们得出的结论只有一个:肺癌已成为我国第一大癌患,成为严重危害人们健康,给个人、家庭和社会带来沉重负担,社会各界都应高度关注的公共卫生问题。”中国抗癌协会肺癌专业委员会副主任委员、天津医大总医院院长、天津市肺癌研究所所长周清华教授,近日接受本报记者采访时说。

  高发年龄提前10岁

  天津市为肺癌高发地区

  周清华说,肺癌还呈现出非常明显的低龄化趋势。二三十年前,其发病高峰在65至70岁,现在则为55至60岁,提前了约10岁。多年前,40岁以下肺癌患者临床少见,而现在这样的病人屡见不鲜。粗略估计,现在总医院肺外科住院肺癌患者中,有10%至15%为此类病人,而20年前这一比例仅为3%至5%。

  卫生部最新发布的《2006年中国“吸烟与健康”报告》还显示,我国男、女性的肺癌发病率、死亡率年轻化趋势基本一致,高峰年龄段均出现明显前移。如北京,在上世纪70年代,肺癌死亡率从40岁才逐渐开始上升,而现在则从30岁就出现上升,前移了约10年。

  2006年天津市肺癌年会报告也同样指出,本市肺癌的发病率和死亡率也呈现出同样的明显年轻化趋势,且不管是男性还是女性癌患,肺癌发病率、死亡率均排在首位,男、女发病率分别高达63.51/10万和46.4/10万,属于我国肺癌的高发地区。

  吸烟是最主要“帮凶”

  严格控烟投资小收益大

  “肺癌之所以越来越猖獗,主要与环境恶化和人们吸烟等不良生活方式的增多有关。肺癌可以说是一种‘人造肿瘤’。”周清华说,大量调查数据显示,肺癌发病率和死亡率是随着人口老龄化、农村城市化和城镇工业化进程的加快,随着人们生活习惯的改变不断上升的。人们生活环境中,工业废气、汽车尾气、室内装修的毒气等有增无减,而同时吸烟等不良生活方式也显著增加,这些都成为肺癌肆虐的重要“帮凶”。其中,吸烟的影响尤为重要,这已成为国际肿瘤学界公认的导致肺癌的最主要因素。

  我国是世界上最大的烟草生产国,也是烟草危害最严重的国家。有调查显示,我国青年人平均吸烟年龄已由1984年的22.4岁下降为现在的19.7岁,有的烟民还是上小学的孩子;女性和未成年人吸烟者的比例还在逐年明显上升;现有烟民总量3.2亿,长期受“二手烟”侵害者高达5.4亿,这些人群若不及时远离香烟,都将成为罹患肺癌的庞大后备军。

  “吸烟和被动吸烟之所以会导致肺癌,主要与烟草燃烧后释放的一氧化碳、焦油、尼古丁、苯、氨、亚硝胺等大量致癌物质有关。”周清华强调说,控制吸烟是防控肺癌投资最小、收益最大的公共卫生举措,若不采取有力控烟措施,肺癌将难以从根本上得到遏制。

  预防应做好四个环节

  高危人群要每年查肺

  要预防肺癌的发生,周清华认为,应从生活细节入手。首先要戒烟。戒烟越早,患肺癌危险越低;同时避免被动吸烟,远离吸烟环境;吸烟者也应为他人着想,主动自觉控制,不在公共场所吸烟。其次,在有毒有害环境下作业时,应做好防护措施,减小职业危害;避免室内烟尘和装修污染,并注意厨房的良好排风;此外,应远离放射物。第三,蔬菜、水果中富含胡萝卜素、维生素C、维生素E、叶酸等营养元素,有利肺部健康,应适当多吃;大蒜、海产品、谷物、蘑菇、芝麻、蛋类等富含硒元素,有防癌、抗癌功效,应适当多吃。第四,保持规律生活,心情愉快,劳逸结合,坚持锻炼身体,增加防病抗病能力。

  肺癌早期无明显症状,要早期发现,就应加强肺部检查,特别是烟龄超过20年、平均每天吸烟超过20支者和40岁以上有长期吸烟史、癌症家族病史或在有毒、有害环境工作的人群,应每年到正规医院进行肺部相关检查。

健康之初
反馈
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