癌症究竟会不会传染? - 健康之初


癌症究竟会不会传染?

核心提示:癌细胞顺利接触到新的目标宿主还只是“殖民”的第一步,它还得躲过宿主的安全卫士——免疫系统的攻击。上述癌症传染的情况,都是免疫系统没有很好的履行“卫兵”职责的后果。

  癌症会传染吗?你可能从未想过这个问题,也从没听说过哪种癌症会传染,但近期发表在国际知名期刊《细胞》上的一篇论文却提出,某种软壳蛤患上的一种白血病可以相互传染。

  在北美洲东海岸,软壳蛤会因一种白血病成片死去。为搞清楚原因,霍华德休斯医学研究所和哥伦比亚大学的研究者们将患这种白血病的软壳蛤的血细胞注入健康的软壳蛤中,发现其中一些被注射的健康软壳蛤就会患上白血病。

  为什么软壳蛤的白血病会传染?人与人之间会不会传染癌症?

  发生传染先得直接接触癌细胞

  说起癌症的传染,首先要弄清楚它具体是指什么。有的癌症是因为病毒感染而引起,如乙肝病毒的感染会导致肝癌。乙肝病毒的传染导致别人最终也患上肝癌,这种情况仍然属于病毒的传染,不属于癌症的传染。癌症患者的肿瘤在自身体内转移也不属于癌症的传染范畴。本文所指的癌症的传染,是指患癌的人或动物将癌细胞传染给其他人或动物导致后者也患癌。

  南方医科大学肿瘤研究所教授荣知立表示,癌症要传染,首先得发生对癌细胞的直接接触。他介绍,软壳蛤传染白血病的研究者们通过实验进行猜想,可能是患病的软壳蛤释放肿瘤细胞到海水中,被其他的软壳蛤捕捉到体内,后者就成为癌细胞的新宿主。

  “不过,有部分科学家对这种软壳蛤相互传染白血病的结论持保留态度,认为实验数据还不足够。”荣知立说,目前还需要其他的研究小组重复这一实验结果或者任何小组提供更多更充足的证据。

  实际上,软壳蛤是目前报告的第三种有可能存在癌症传染的动物。另外两种动物是狗和袋獾,它们之间会传染癌症的证据比起软壳蛤更为充分。

  荣知立介绍,很早的研究就发现,狗会患一种叫做CTVT的癌症,是一种通过性途径传播的肿瘤,可能从1万多年前开始在狗群中传播,而肿瘤生长位置也主要位于生殖系统。

  另一种可怜的动物是一种袋獾,不过目前报告的案例并不多。最早被报告是在澳洲一个小岛上的袋獾,它们患了一种面部肿瘤,会通过撕咬传染给对方。“这种面部肿瘤也分布在口腔内,当它们撕咬时,口腔内的癌细胞可能会通过伤口进入到新的宿主体内。”荣知立说。

  外来癌细胞“蒙混过关”不容易

  癌细胞顺利接触到新的目标宿主还只是“殖民”的第一步,它还得躲过宿主的安全卫士——免疫系统的攻击。上述癌症传染的情况,都是免疫系统没有很好的履行“卫兵”职责的后果。

  袋獾和狗的癌细胞是如何躲避了新宿主免疫系统的攻击呢?科学家们分析认为,它们遭受的悲剧可能是“近亲结婚”结下的苦果。

  大家都知道,病人在进行骨髓或器官的移植之前,都需要做配型。其中起关键作用的是一种叫做MHC(主要组织相容性复合体)的分子。MHC主要负责细胞间相互识别及诱导免疫应答。人与人的MHC越接近,组织的相容性就越高,受体就越不会出现排斥反应。由于近亲之间的基因组比较接近,MHC也比较接近,因此往往近亲之间的器官和骨髓配型更容易成功。

  而在某些地区的狗和袋獾的种群繁殖过程中,由于各种原因导致了近亲繁殖,它们的MHC多样性很低,外来的癌细胞很容易就被免疫系统认为是“自家人”而“蒙混过关”。

  “动物间癌症的传染只发生了上述这两三种情况,说明其实癌细胞能逃过免疫系统攻击的情况很罕见。”荣知立表示,由于拥有丰富的遗传多样性,人体的免疫系统很发达,MHC也呈现出高度的多样性。即使是亲缘关系很近的直系亲属,MHC匹配上的概率都很低,只有同卵双胞胎的MHC才有可能是一模一样的。

  即使MHC相近也是不够的。荣知立表示,在进行器官移植时,为了降低排斥反应,都会给受者使用免疫抑制药物,使得病人的免疫系统暂时失去或者削弱功能。在这种情况下,一些未被检测出来的突变的细胞能够“搭车”躲避免疫系统的攻击,顺利完成“殖民”。而一般情况下,很难发生外来的癌细胞能够逃脱自身免疫系统攻击的情况。

  感谢人类强大的免疫系统,大家还是不用担心会被传染到癌症啦。

健康之初
反馈
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