警惕不良生活方式引发的大肠癌 - 健康之初


警惕不良生活方式引发的大肠癌

核心提示:大肠癌高发于美国、加拿大及西欧等国,在这些国家发病率仅次于肺癌。在东、南欧其发病率属中等,而非洲、亚洲及部分拉美地区为低发病率。在中国,大肠癌已经是癌症中的第四大杀手,每年有14万人被确诊。近年来,随着经济的发展,我国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大肠癌发病率呈现逐年升高的趋势。尤其值得注意的是,年轻人患大肠癌的比例在增加。了解大肠癌的高危因素、预防措施,对维护自身健康有着莫大的好处。

  大肠癌高发于美国、加拿大及西欧等国,在这些国家发病率仅次于肺癌。在东、南欧其发病率属中等,而非洲、亚洲及部分拉美地区为低发病率。在中国,大肠癌已经是癌症中的第四大杀手,每年有14万人被确诊。近年来,随着经济的发展,我国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大肠癌发病率呈现逐年升高的趋势。尤其值得注意的是,年轻人患大肠癌的比例在增加。了解大肠癌的高危因素、预防措施,对维护自身健康有着莫大的好处。

  一、大肠癌的高发人群

  首先是有家族肠癌遗传病史的人群,这里主要指直系亲属中有患大肠癌者,特别是连续两代以上都有的、患病年龄在50岁以下者,其后代患大肠癌的危险性明显增高,风险概率比普通人群高接近20倍。建议进行定期结肠镜检查以及与肠癌相关的肿瘤指标检测。

  其次是本人得过恶性肿瘤者,尤其是已经患过肠癌的人群,其再患肠癌的风险比普通人约高10倍。这里特别提醒曾经患宫颈癌、使用放射性局部治疗的女性,患直肠癌的机会就增加了。建议这些人除了在肿瘤手术后的5年内进行正规的随访外,5年过后更要注意定期检查和随访。

  第三类人群是结肠息肉患者,特别是大肠腺瘤性息肉,其本身就是癌前病变,有接近80%的大肠癌是经过腺瘤性息肉转变来的。因此,有肠息肉的患者,一要及时切除息肉,二是一定要定期做肠镜检查。

  第四类人群是大肠癌高发区40岁以上有症状的人群。我国大肠癌高发区主要是长江三角洲地区、珠江三角洲地区以及港澳台地区,苏浙沪三地是最高发区。

  第五类人群是慢性溃疡性结肠炎患者,由于大肠长期受慢性炎症的刺激而恶变成癌。因此,溃疡性结肠炎患者一定要重视,不仅积极治疗争取尽快治愈,而且对于经久不愈者或反复复发的病例,可能要考虑进行外科手术切除这个“定时炸弹”。

  还有一类人群就是来自血吸虫疫区、患有血吸虫病的患者,由于死的血吸虫卵沉积在大肠黏膜,经刺激会造成癌变。

  最后要提醒的是,胆囊切除者、糖尿病患者以及长期便秘者,虽然不如前述人群得肠癌的风险大,但根据资料研究显示,他们得肠癌的机会比普通人群要大。

  强烈建议上述人群即使无症状也应定期去医院进行结肠镜检查。一般1~2年做肠镜检查1次,这样有利于发现癌前期病变——大肠腺瘤和早期癌,使患者获得及时治疗。

  二、如何预防肠癌

  (一)一级预防

  减少、消除大肠癌的致病因素,抑制正常细胞的癌变过程。

  1、饮食调整

  虽然大肠癌有一定的遗传倾向,但绝大多数散发性的大肠癌与环境因素,特别是饮食因素密切相关,对饮食干预,可以降低大肠癌的发病率。

  ①能量摄入能量摄入与大肠癌发生有关。大部分的研究表明,总的能量摄入与大肠癌危险性有关系,无论摄入的能量是蛋白质、脂肪还是碳水化合物。医`学教育网搜集整理减少能量的摄入有可能降低大肠癌的发病率。

  ②脂肪与红肉大肠癌的发生与动物脂肪和肉类密切相关,有研究表明高脂射入的妇女与低脂妇女相比大肠癌相比大肠癌风险增加32%.而肉类中摄入红肉是大肠癌发生的一个强的危险因素。减少食物中脂肪的含量,特别是尽量少吃煎烤后的棕色肉类,有助于大肠癌的发生。

  ③水果、蔬菜和膳食纤维纤维素能增加粪便量,稀释结肠内的致癌剂,吸附胆汁酸盐,从而能减少大肠癌的发生。因此在平时的饮食,应该尽量多摄入蔬菜、水果、纤维素,合理饮食,减少大肠癌的发生。

  ④维生素与微量元素有研究表明,补充维生素A、C、E能使腺瘤患者的结肠上皮过度增生转化为正常,但目前资料并不支持用抗氧化维生素来预防大肠癌。微量元素与大肠癌的关系,目前研究还不甚详细。叶酸能减少大肠癌的发病,但具体机制不清楚。

  ⑤膳食抗致癌原膳食中的大蒜、洋葱、韭菜、葱中含有的硫醚;柑桔类含有的萜;葡萄、草莓、苹果中含有的植物酚以及胡萝卜、薯蓣类,西瓜中含有的胡萝卜素,都被认为是能够抑制突变,具有抗癌作用。尤其是大蒜,有研究表明,大蒜是具有最强保护作用而使人们免患远端结肠癌的蔬菜。

  2、改变生活习惯

  ①肥胖与运动肥胖尤其是腹型肥胖是独立的大肠癌的危险因素,体力活动过少是大肠癌的危险因素。体力活动可以影响结肠蠕动有利于粪便排出,从而达到预防大肠癌的作用。

  ②吸烟吸烟与大肠癌的关系还不十分肯定,但吸烟是大肠腺瘤的危险因素已经得到证实,目前研究认为,吸烟是大肠癌基因产生的刺激因素,医`学教育网搜集整理但需要经过大约40年的时间才能发生作用。

  ③饮酒酒精的摄入量与大肠癌的有关系,酒精也是大肠腺瘤的危险因素,但具体原因不清楚。减少酒精摄入量有利于预防大肠癌。

  ④生殖因素激素与生殖因素可能影响大肠癌的发生,美国研究表明,单身女性的大肠癌发病率高于结婚女性,有人认为这与激素能影响胆汁酸盐代谢有关。

  3、药物

  许多流行病学研究显示,长期服用非甾体类抗炎药者,大肠癌发病率降低。每月服用10~15次小剂量阿司匹林,可以使大肠癌的相对危险度下降40%~50%.但也有研究并不支持这一说法,并且服用非甾体类抗炎药的用量、用药时间、长期应用所致的副作用也有待于进一步研究。

  4.、治疗癌前病变

  大肠腺瘤患者、溃疡性结肠炎患者,大肠癌发病率明显增加,通过普查与随访,尽早切除腺瘤,治疗结肠炎,可降低大肠癌的发病率、死亡率。尤其是对于有家族史者,通过遗传学检查,筛查处高危人群,进行结肠镜检查,是大肠癌预防工作的重要方面。

  (二)二级预防

  肿瘤的二级预防,即早期发现、早期诊断、早期治疗以防止或减少肿瘤引起死亡。大肠癌的发生、发展是一个相对漫长的过程,从癌前病变到侵润性癌,估计需要经过10~15年的时间,这为普查发现早期病变提供机会。普查是二级预防的重要手段。

  (三)三级预防

  三级预防对肿瘤患者积极治疗,以提高患者生活质量,延长生存期。目前对大肠癌患者采取手术治疗为主,辅以适当的放化疗、中医药治疗、免疫治疗,以提高大肠癌的治疗效果。

  三、预防大肠癌应重视多吃蔬菜和谷物

  蔬菜和谷物本来是我们中国人吃得较多的食物,现在的人均摄取量却在悄悄地下降,人们每天吃大量的肉类食品及奶制品。

  研究表明,饮食结构的改变增加了许多疾病的患病率,包括心血管系统疾病、糖尿病、癌症,尤其是大肠癌的发病率有逐年上升的趋势,并且发病年龄趋于年轻化。

  高纤维食物有益成分多

  大肠癌是西欧和美国发病率最高的癌症,发病率仅次于肺癌。西方饮食以肉类和动物脂肪为主,容易刺激肠道产生致癌的物质。西方各国科学家的研究表明,饮食中如果富含纤维,就会大大降低大肠癌的发病率。

  有研究认为:蔬菜中的纤维素在肠道中发酵产生的物质能促进细胞分化,可防止肠癌发生。还有的研究认为,纤维可以保护肠道细胞,并减少胆汁对肠壁细胞的刺激,从而降低肠癌的发病几率。

  高纤维食物中不仅仅含有纤维,还有许多其他有益健康的成分。研究表明,高纤维食物中的其他成分也能有效预防癌症。

  蚕豆中的植物血凝素可以促进肠壁癌细胞的分化,阻止甚至逆转肠癌的发展。

  橘子中含有丰富的抗氧化剂,可以清除体内的自由基,并增强免疫系统的活性,从而提高机体的抗癌能力。英国利物浦大学教授乔那森?罗德认为:高纤维食品的抗癌作用应该是其中所含的纤维素和其他成分的综合作用,而不单单是纤维素的功劳。

  纤维能预防便秘,促进代谢,降低胆固醇,减少胆石症的发生。纤维还可以使人体减少对脂肪的吸收,对心脏病和高血压患者有很大的好处。还有调查发现,纤维可以降低人体对胰岛素的需求,对防治糖尿病有益。

  预防肠癌要吃够量

  为什么高纤维素食品具有预防大肠癌的作用呢?首先,纤维在肠道内不能被消化,可以刺激胃肠道加速蠕动,增加胃肠道的容积,软化大便,所以能加快粪便的排出。其次,纤维在胃肠道中可以通过神经反射到大脑,给大脑充分的时间意识到身体不再饥饿,从而防止过量饮食,减轻胃肠道的负担。

  另外,没有被消化的纤维在胃肠道中还可以吸附食物残渣中的致癌物质,如亚硝胺、多环芳烃等,使这些致癌物质随粪便排出体外。还有,纤维可以减少脂肪的摄入,防止人体过于肥胖,而肥胖同样也是大肠癌发病的一个危险因素。

  美国科研人员进行的一项研究曾经得出结论说,高纤维食物并不能降低大肠癌的发病率。但是,美国的被调查对象并没有达到每天摄入35克高纤维食物的标准。相反,欧洲的调查涵盖了10个国家,超过50万人,数据的计算也更加严谨。报告中明确指出,每天摄入足够的高纤维食品的确可以降低大肠癌的发病率。

  每天摄入35克以上才有用

  英国营养学家建议,每天应该至少摄入35克以上的纤维素,才能起到预防和保健的作用。根据粗略的计算,一碗麦片含15克纤维素,一片全麦面包含2克纤维素,一根香蕉含3克纤维素,一个苹果含3.5克纤维素。人们可以根据自己的需求调整三餐食物,保证摄入足够的纤维素。

  那么究竟什么食物是富含纤维的呢?各种带皮的谷物、豆类、蔬菜、水果和坚果都含有纤维,而肉类和奶类食品却不含纤维。

  四、早期筛查大肠癌

  1、筛查对象

  根据与大肠癌发生相关的危险因素,如年龄、不良的饮食结构(高脂肪、食物纤维素不足)、肿瘤家族史、腹痛、腹泻、便秘、便血等,将大肠癌的筛查对象分为一般危险人群和高危人群。

  高危人群主要包括如下个体:①一级亲属患大肠癌史 直系亲属中60岁前患过结肠腺瘤或55岁前患过结肠癌者,每1~2年需行结肠镜检查1次。②家族性腺瘤性息肉病 家族成员应每年进行一次肠镜检查,一旦有多发息肉应预防性切除全结肠。这种患者50岁以后的癌变率几乎100%。③遗传性非息肉性大肠癌 家族成员应从20岁开始随访,每1~2年行全结肠镜检查1次,40岁以后每年检查1次。观察结果表明,从20岁开始患大肠癌的危险性增加,而且小腺瘤可很快发展为癌。④ 大肠息肉(腺瘤性息肉)结肠镜检查如发现多发腺瘤或1个>1cm的腺瘤,应内镜下切除,并1~3年查一次肠镜。任何大小的息肉均可癌变,息肉越大癌变的危险性越高,而与形态无明显相关〔1-2〕,大量的临床、病理及流行病学资料表明腺瘤的癌变率为1.4%~9.4%,多数大肠癌是由腺瘤癌变而来,整个癌变过程需10年左右〔3-4〕。⑤患过大肠癌:术后第1年进行1次全结肠镜检查,如正常,3年后再查;再次复查仍正常者,可每5年进行一次肠镜检查。任何一次肠镜检查发现腺瘤,则应按腺瘤进行监视检查。⑥ 炎症性肠病 多年不愈、病变范围较广的溃疡性结肠炎,应在患病8年后,每1~2年检查一次全结肠镜;如病变仅累及左半结肠,可以在患病15年后进行监视检查。⑦慢性腹泻指近2年来腹泻累计持续超过3个月,每次发作持续时间在1周以上。⑧慢性便秘指近2年来便秘每年在2个月以上。⑨不良生活事件史须发生在近20年内,并在事件发生后对调查对象造成较大精神创伤或痛苦。⑩有报道慢性胆囊炎或胆囊切除术后及慢性阑尾炎或阑尾切除史大肠癌发病率增高。由于大肠癌高危人群患病危险更高,故多数学者主张,对这种人群采用直接结肠镜普查。

  一般危险人群:对于这些人群的基本普查方法是:① 50岁以上人群每年检查1次粪便隐血(连续3天),阳性者行结肠镜检查。② 每5年做1次结肠镜。优点是可以查出70%的大肠肿瘤,同时可以进行内镜治疗。③每10年1次全结肠镜检查。有研究证明,一次全结肠镜检查阴性,追访10年极少见到有意义的腺瘤。

  2、筛查方法

  ①粪便潜血试验:粪便潜血是最为常见的结直肠癌早期指标之一,但仅有50%的结直肠癌和30%腺瘤隐血试验阳性。②直肠指诊:在我国,直肠癌占大肠癌的50%~60%左右,约70%~ 80%的直肠癌可经直肠指诊发现。因此,凡遇病人有便血,大便习惯改变,大便变形等症状均应行直肠指诊。③内镜检查:包括直肠镜、乙状结肠镜和结肠镜检查。色素放大结肠镜对判断结直肠病变的性质有较高的病理符合率,并能有效提高微小,表浅隆起型病灶的检出率,具有较高临床应用价值,但内镜诊断肿瘤性病变窄带成像技术(NBI)较染色内镜有更高的准确性,在敏感性和特异性方面也高于染色内镜。④肿瘤标记是物:对结、直肠癌诊断和术后监测较有意义的肿瘤标记物是癌胚抗原,但CEA作为结、直肠癌的诊断缺乏价值。CEA主要用于监测复发,但对术前不伴有CEA升高结、直肠癌病人术后监测复发无重要意义。CA199单独检测对于大肠癌复发诊断的敏感性为40.4%。⑤影像学检查。虽然筛查方法多种,但结肠镜加病理活检才是诊断大肠癌的金标准。

    健康之初( www.39.net)专稿,未经书面授权请勿转载。

健康之初
反馈
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