郭小毛:防治癌症医患共参与 - 健康之初


郭小毛:防治癌症医患共参与

核心提示:百姓常常 “谈癌色变”,然而对于癌症,又真正了解多少呢?有人把癌症比作恶魔,有人把癌症比作入侵者,总之,都是悄悄蚕食人们生命的“不速之客”。但是,唯有科学认识癌症,才能做到有效地防癌和治癌。

  据《2012年中国肿瘤登记年报》数据显示,我国新发癌症发病率已达285.91/10万,因癌症死亡病例将达270万。是什么原因造成居高不下的癌症发病率?我们将如何进行早期防治?癌症治疗的将来又是怎样的趋势呢?带着这些疑问,我们走访了复旦大学附属肿瘤医院院长郭小毛教授,来听听他对于这些疑问的解惑。

  百姓常常 “谈癌色变”,然而对于癌症,又真正了解多少呢?有人把癌症比作恶魔,有人把癌症比作入侵者,总之,都是悄悄蚕食人们生命的“不速之客”。但是,唯有科学认识癌症,才能做到有效地防癌和治癌。

  建立“防癌屏障”

  目前来说,肿瘤的防治强调的是早期诊断、早期治疗,病情发现得越早,其治疗效果越理想。那么,早期筛查就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针对各部位的肿瘤,均有不同的筛查方法,如针对乳腺癌的钼钯、B超检查,大肠癌的肠镜检查,胃癌的胃镜检查,宫颈癌的巴氏涂片检查,肺癌的低剂量螺旋CT检查,前列腺癌的血清前列腺素抗体检查等。而对于诸如胰腺癌、肾癌等解剖位置较深的肿瘤,早期诊断困难,更应提高警惕。年龄超过40岁的人,如有无法解释的腹部不适、腰背疼痛、突发糖尿病和高血压等症状,在内科治疗的同时应该去找肿瘤专科医生,排除肿瘤的可能性,以免延误黄金治疗时间。

  另外,郭小毛教授也希望各级医疗单位各司其职,共同做好那些极易早期发现的肿瘤的社区普查工作。他补充说道,“目前社区已经有了高血压、糖尿病等社区防治网络,而专门的社区肿瘤防治网络并没有建立。通过社区肿瘤防治网络的建立,我们对社区医生进行培训,将肿瘤普查工作下沉到社区,此举将会大大造福百姓。”

  据悉,2008年5月,复旦大学附属肿瘤医院携手上海市疾控中心、闵行区疾控中心、七宝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以七宝社区为试点区域,对区域内年龄在35~74岁的女性进行了乳腺癌早期筛查。通过乳房触诊、留取血样检查和健康教育,完成了初步筛查工作,一旦发现初筛为阳性的患者,即送往医院进行乳腺影像学检查。截至2012年年底,受益者达13 183人次,其中共发现乳腺癌77例。由于发现得早,进行保乳手术的患者占了33.3%,实现腋窝淋巴结不清扫率27.3%,未化疗率45.5%。而与之相比,2009年肿瘤医院进行的乳腺癌手术患者中,进行保乳手术和保腋窝者分别只占14%和8%。由此可见,早期筛查对于提高治愈率和提高患者生存质量有着重要的意义。

  另外,肿瘤医院还对七宝社区50岁以上的中老年人进行了为期4年的大肠癌筛查工作,把“肿瘤早发现”的战场建立在社区。经过四年半的运转和实施,实现了“预防、诊治、康复”三位一体的良性循环机制,保证了社区大肠癌筛查工作有重点、有步骤、有计划、有质量地顺利推行,也为“肿瘤早发现”社区模式的建立和探索积累了经验。如今,大肠癌社区筛查工作已经被列入上海公共卫生服务项目,并逐步在全市推广。

健康之初
反馈
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