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聊族:别作现实生活的“闷声筒” - 健康之初


网聊族:别作现实生活的“闷声筒”

核心提示:随着网络的渐深入人心,在心理咨询当中,经常遇到“见面不知如何开口说话”的“网聊依赖症”咨询者。其临床表现:网上文思泉涌,网下相对无言。这是由于长期过分依赖网络聊天系统与人交流,虽然增加了自己机械操作电脑的能力,但因为与人直面接触的机会减少,人与人之间的喜怒哀乐难以真切地感受到,对自己的心理调节和人际交往就产生了负面影响。

  倪娜作为公司从事公关工作的一员,为加强与客户的联络,她需要经常在MSN或QQ上与客户聊天,这种见面的交流方式却往往很快会让双方的关系走得更近,因为双方可以从工作、家庭、个人思绪等各种领域进行“全接触”,再通过网络的传播,这种不设防,没有拘束感的畅谈让合作显得更加愉快甚至默契。

  想想,只要一上网进入自己的空间,就能看到众多亲密朋友或工作伙伴是否在线,有什么问题可以随时网上发问,有什么信息也可以互发共享,自己已经不知不觉对网络即时对话形成了一定的依赖。比如平时要找人时,第一个念头就是上MSN,发现对方未上线,再转到QQ上,然后再上其博客,实在难觅对方踪影时,干脆采取网上留言的方式。就连身处同一个办公室的同事也不例外。因为除了可以互发资料、欣赏照片外,这种不动声色的即时对话很受大家的青睐。

  可是前几天,倪娜终于和同她在网上进行了半年业务往来的胡斌见面了。半年来,两人几乎都是通过MSN谈合作,却从未见过面。通过网上交流,倪娜感觉胡斌是位风趣幽默、思维敏捷的男士,这次见面后却意外发现,胡斌简直像个腼腆的大男孩,不仅较少说话,还显得口辞木讷,和网上简直判若两人。回头两人再在网上碰面,倪娜提及此事时,胡斌笑道:“我身边的朋友都有这样的感觉,我这人一到现实中啊,就词穷了,好像自己的话都在网上说完了一样。”

  不久后,倪娜又接受一个既是同学又是网友的邀请在一家咖啡厅见面,工作后大家各奔前程,两年未见,倪娜认为俩人要说的话一定很多。可一起面对面坐下,短暂而客气的寒喧问候语过后,倪娜不知接下来该继续说什么才好,要聊的该聊的好像在网上都已经聊得差不多了。而在网上才思敏捷、文如泉涌的朋友,语言系统也好像卡了壳似的,俩人竟一时没有什么话题可说。于是,一杯咖啡没喝完,在那种沉闷的气氛中,有点不太适应的倪娜只得有点尴尬地找个借口散了。

  临分手时,倪娜十分内疚地说:“回头我们MSN上见吧。”朋友回道:“好的。有事我在QQ上给你留言。我也觉得,在网上讲话还好交流些。”回家的路上,倪娜觉得今天的约会有点滑稽:两个在网络上谈得热火朝天的朋友,竟然在见面后最终还是相约网络上见面。这不是应了一句歇后语——脱了裤子放屁,费两道手脚?

  “网上聊得好好的,怎么一见面我感到有种没话可说的感觉,我什么时候成了‘闷声筒’了呀?”倪娜十分纳闷。

  【专家点评】

  随着网络的渐深入人心,在心理咨询当中,经常遇到“见面不知如何开口说话”的“网聊依赖症”咨询者。其临床表现:网上文思泉涌,网下相对无言。这是由于长期过分依赖网络聊天系统与人交流,虽然增加了自己机械操作电脑的能力,但因为与人直面接触的机会减少,人与人之间的喜怒哀乐难以真切地感受到,对自己的心理调节和人际交往就产生了负面影响。

  在现代办公环境里,许多白领们都喜欢上了这种不动声色的即时对话,不知不觉对其形成了依赖。同时,网聊迎合了人的含蓄和内敛等性格特征。但过度依赖网聊,无节制上网会给自己带来了多少麻烦或严重后果:比如视力下降、身体变差、头昏脑涨、食欲不振、工作效率降低、生活没有热情等。所以不少人在享受这种私密交流和快捷聊天的同时,也陷入“离开网络交流就无法正常施展表达能力”的尴尬。

  要改变这种尴尬境地,可尝试强制断网,多参加社会交际活动来提高语言交际能力,也可以通过与长时间没有走动的朋友聚会进行言语交流训练,因为彼此之间熟悉不够,要聊的可聊的话题很多,如果多几位聚会者,那种大环境自然而然会感染你进入话题闲聊的角色,进而逐步恢复自己的正常交际能力。培养学习和娱乐的兴趣,将注意力转移到现实中的兴趣上来,从而减轻对网络的依赖。临床也可应用抗抑郁药物及精神疗法等综合治疗。

健康之初
反馈
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