血液粘稠是怎么回事?需要治疗吗?专家:出现这些症状时,要小心了 - 健康之初


血液粘稠是怎么回事?需要治疗吗?专家:出现这些症状时,要小心了

核心提示:血液粘稠,也就是我们所说的血稠,医学名称为高粘稠血症。

血液粘稠,也就是我们所说的血稠,医学名称为高粘稠血症,容易发生在中老年人群中,一般都是通过血液流变学检查来诊断,很难通过外在表现看出来,自然也就不可能看看嘴就能知道。

血液粘稠其实就是血液处于高凝状态,好比粥的稀稠度一样,米粥的稠度由米和水的比例来决定,同样地血液的稠度也会受到血液中成分的影响,比如血细胞的数量、大小,脂肪、糖分、蛋白质、纤维蛋白、免疫球蛋白等成分的含量,当然还与血小板功能、血管健康状况、生活习惯因素等息息相关。总之,血稠的发生与很多因素有关。高血脂不代表血稠,但确实是导致血稠的因素之一。

是否所有的血稠都需要治疗?

血稠的危害在于会导致血栓形成,成为堵塞血管的重要危险因素。但是,人体的血液粘稠度并非一成不变的,有些人的血稠可能只是短暂的生理现象,比如受饮水、饮食影响而导致的血稠,受外界环境、气候影响而导致的血稠等等,这时候大可不必担心。因为机体有着强大的自我调节能力,会维持血液的动态平衡,不会有任何的危害,所以也就无需治疗,平时注意多喝水,多运动,少吃高脂肪、高糖食物即可。

但是,对于病理性的血稠,尤其是高血脂、糖尿病、高血压、动脉粥样硬化等慢性疾病患者,还有冠心病、心梗、脑梗患者等,这些都属于血栓形成的高危人群,若发现高粘稠血症时,必须积极应对。一是一定要积极治疗原发病,坚持长期规律吃药,控制好血压、血脂、血糖,保护好心血管健康;二是可以根据个人情况选择用药治疗,比如抗凝药华、降纤维蛋白药物、抗血小板聚集药等,具体要遵医嘱。

 血液粘稠

图片来源于站酷海洛

除了必要的药物治疗外,生活管理也是降低血稠,预防血栓形成的关键。

一定要多喝水,水是“血液稀释剂”,坚持每天至少喝2000ml的水,尤其是在睡前和晨起后,保证每天这时候喝一杯水,会帮助稀释血液,预防血栓形成,可以适当喝些茶水;

一定要注意饮食,远离肥肉、动物内脏、油炸食物、甜品等高脂高糖高胆固醇食物,烹饪少放油、糖、盐,用植物油代替动物油,多吃新鲜的蔬果,多一些粗粮,尤其是木耳、海带、洋葱、玉米、芹菜、西红柿等有助保护血管的食物,帮助控制血脂、血糖,预防血栓形成;

一定要戒烟戒酒,烟酒会直接伤血管,加重血稠,加速动脉粥样硬化的发展,也不利于血压、血脂、血糖的管理,一定要尽早戒烟戒酒;

一定要加强锻炼,运动能帮助更好地控制血脂、血糖、血压,促进血液循环,加速脂质代谢,降低血稠,预防血栓形成,选择慢跑、快走、游泳、骑自行车等有氧运动,每天坚持半小时,每周5次为宜;

一定要少熬夜,注意劳逸结合,保证充足睡眠,保持乐观平和的心态等。

 血栓形成

图片来源于站酷海洛

血液粘稠有没有外在的表现?

血液承担着全身上下的养料供给和废物运输,负责供应氧气,维持各个器官的正常运作。血液粘稠最直接的影响就是会使得血液流动变慢,氧气养料等输送不及时,因此而带来一些异常的表现。只不过一般血稠很难被发现,因为症状较轻且不典型。

头晕头昏,总感觉脑子不清楚,刚起床也觉得没睡醒一样,不清醒,懒得动弹,反应迟钝,精神萎靡,需要活动很久才能慢慢恢复元气;

手脚冰凉,很怕冷,冬天钻被窝里手和脚也很久暖和不过来,晨起时出门手脚就冻得冰凉,对寒冷特别敏感,甚至有时候还会觉得肢体疼痛,常被认为是风湿发作;

劳动后气喘,稍微多动一下,尤其是在蹲下干活的时候,就觉得气喘、气短、胸闷,甚至觉得喘不上气来,呼吸困难,这是由于脏器缺血所致;

视物模糊,莫名的看不清楚东西,一阵一阵的,甚至有短暂的失明;

经常犯困,全身乏力,容易疲惫,尤其是在午饭后总想睡觉;

口唇发紫,这大概就是看嘴的症状,只不过并非典型症状,部分人群可能会有嘴唇呈青紫色的表现,中药讲这是由于气血瘀滞引起,其实就是器官缺血、缺氧所致。

美好生活源于健康之初,健康之初,健康科普专业媒体!

健康之初
反馈
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