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血管并发症是2型糖尿病致死的主要原因?其临床影响因素有哪些 - 健康之初


大血管并发症是2型糖尿病致死的主要原因?其临床影响因素有哪些

核心提示:近年来,我国2型糖尿病的发病率逐年升高,其引起的慢性并发症也越来越多。由于胰岛素抵抗及高血糖和相关代谢异常的影响,2 型糖尿病患者极容易发生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血管疾病,且比非糖尿病人群出现的更早、进程更快。其中,大血管并发症是2型糖尿病患者致死的最主要原因。

 近年来,我国2型糖尿病的发病率逐年升高,其引起的慢性并发症也越来越多。由于胰岛素抵抗及高血糖和相关代谢异常的影响,2 型糖尿病患者极容易发生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血管疾病,且比非糖尿病人群出现的更早、进程更快。其中,大血管并发症是2型糖尿病患者致死的最主要原因。

下面我们主要来看一下2 型糖尿病大血管并发症的临床相关影响因素。

年龄

大量研究表明年龄与 2 型糖尿病大血管病变独立相关,并且年龄与心血管疾病及脑卒中的相关性独立于糖尿病之外,这可能与端粒缩短(端粒缩短已经被证实是生理衰老的原因之一)密切相关。

性别

相关研究表明,女性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发病年龄比男性大10岁左右。而流行病学调查研究也证实,绝经前女性心血管疾病的发病率低于同年龄段男性,但绝经后女性心血管疾病风险急剧增加。这可能与女性内源性雌激素对血管内皮的保护作用有关,而且糖尿病、高血压、血脂异常、吸烟等危险因素对致动脉粥样硬化作用效果在女性中比男性更强。

另外,也有研究证实在 2 型糖尿病人群中男性是大血管病变的危险因素,心血管疾病发病的性别差异并不是糖尿病人群所特有的。

BMI

BMI 是反映人体代谢状况的指标之一,BMI 增加影响心血管事件发生的机制不仅与高血压、胰岛素抵抗、高血糖和血脂异常等有关,与脂肪因子如脂联素降低及炎性因子如 IL-6、TNF、CRP升高也密切相关。虽然目前关于BMI与2型糖尿病大血管并发症的关系并无定论,但有研究发现高 BMI 是大血管并发症的危险因素。

糖尿病病程

研究发现糖尿病病程延长与大血管并发症相关,两者的相关性可能与持续性高血糖对血管内皮功能的损伤和氧化应激有关。研究发现 2 型糖尿病病程每延长 1 年,心血管疾病(包括心血管死亡率、心肌梗死或脑卒中)的发生风险就会增高 2%;另一项大型队列研究也证实,2 型糖尿病患者的病程可以预测脑卒中的发生风险 。

血压

高血压能与高血糖共同促进动脉粥样硬化的发生。有研究证实 2 型糖尿病大血管并发症与收缩压相关,收缩压可预测 2 型糖尿病患者发生急性心肌梗死和脑卒中的风险,并且收缩压低于 140 mmHg 能降低急性心肌梗死和脑卒中的风险。也有研究认为 2 型糖尿病患者颈动脉内中膜最大厚度与舒张压相关。

吸烟史

吸烟不仅是冠心病的传统危险因素,也与缺血性脑卒中及出血性脑卒中密切相关。

相关研究显示,在调整其他变量后,每天抽 1 支烟的男性发生冠心病的 RR(危险比) 为 1.74,女性为 2.19;男性发生脑卒中的 RR 为 1.3,女性为 1.46。吸烟与糖尿病大血管并发症的发生密切相关,其 OR 为 2.314,95% CI 为 1.203~4.452 。

shutterstock_155021759.jpg

图片来自海洛站酷

血脂

多项不同的研究都发现,血清胆固醇、三酰甘油、LDL-C、 HDL-C 都与糖尿病大血管并发症相关。而且还有一项研究认为,不仅是胆固醇和三酰甘油,鞘脂、磷脂也与 2 型糖尿病心血管疾病和心血管死亡有关。

糖化血红蛋白

糖化血红蛋白能反映患者近2~3 个月的平均血糖水平,是评价糖尿病患者近

期血糖控制情况的指标。研究发现,糖化血红蛋白与 2 型糖尿病患者大血管并发症密切相关,糖化血红蛋白每增加 1% ,冠心病风险增加 1.5 倍。许多研究也证实糖化血红蛋白与 2 型糖尿病大血管并发症相关,糖化血红蛋白水平是2 型糖尿病急性心肌梗死及脑卒中风险的最强预测因素,并且糖化血红蛋白低于 7% 与降低急性心肌梗死及脑卒中风险相关。

微血管并发症

研究证实微血管疾病可以预测 2 型糖尿病患者外周动脉疾病的发生风险,提示 2 型糖尿病微血管并发症与大血管并发症可能有着复杂的共同分子机制。肾小球滤过率、微量蛋白尿是评价糖尿病肾病分期的指标,研究证实肾小球滤过率、微量蛋白尿也可作为预测 2 型糖尿病患者大血管病变的指标。

健康之初
反馈
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