脚后跟经常疼,到底是什么原因?多与3种疾病有关,第一种最常见 - 健康之初


脚后跟经常疼,到底是什么原因?多与3种疾病有关,第一种最常见

核心提示:脚后跟疼多是由于长时间站立、跑步、行走造成的,除去这些生理因素,多与三种疾病有关。

案例

患者张女士,今年41岁,最近经常感到脚后跟疼,她以为是穿高跟鞋导致的,但是换成平底鞋后疼痛还是没有缓解。4月16日,她突然感到脚部剧烈疼痛,触摸后发现脚后跟下方鼓起了一个软包,摸起来特别疼。张女士非常恐慌,立即开车去医院就医,结果检查出来是血管瘤。

脚后跟长血管瘤危险吗?

血管瘤很常见,可以出现在皮肤上,也可以出现在皮下软组织,甚至可以出现在食管、肝脏、肾脏等其他部位,它可以大致分为两大类,80%以上都是血管内皮细胞的良性肿瘤,少数是血管畸形,也就是血管变形、增宽。

张女士的血管瘤就属于软组织肿瘤,一般不会癌变,也没有生命危险,但是脚后跟属于经常摩擦部位,容易破裂出血,而且张女士的肿瘤体积比较大,已经压迫到了神经和血管,所以医生建议及时治疗,常见的方法包括手术治疗、激光治疗和药物治疗,大部分患者可治愈,恶性者预后不佳。

471776879_medium.jpg

除了血管瘤,脚后跟疼可能是这些疾病在作怪!

脚后跟也就是足跟,它主要可以分为两部分,一部分是脚后跟的下方,另一部分是脚后跟的后方,也就是跟腱。脚后跟疼,多与下面这些疾病有关:

一、足底筋膜炎

足底筋膜炎是一种慢性损伤,是足底的肌腱或者筋膜发生无菌性炎症所致。发炎的原因是多方面的,可能与长时间的跑步、走路、登山等过量运动有关,也可能是鞋子不合适,天生的足弓太高或太低也是病因之一。疼痛部位主要集中在足底近足跟处,疼痛特点为波动性、灼热和刺痛性,有时压痛感较剧烈,且持续存在,早晨起床后疼痛感尤为明显,长时间行走、站立会导致疼痛感加剧。

治疗与保养:以保守治疗为主,包括口服药物、外用膏贴、中药泡脚、冰敷按摩等方法,建议使用矫形鞋垫,可以达到放松足底肌肉、减轻足底筋膜张力、促进炎症消散的作用,从而达到减轻疼痛的目的。在日常生活中,要尽量避免赤脚。

二、跟腱炎

跟腱位于踝关节以及足跟的后侧,由连接小腿后方肌群与跟骨的带状肌腱纤维组成,过度锻炼、错误的锻炼方式、扁平足,以及长期踝关节劳损、外伤或感染等都可能导致跟腱炎的发生,该病尤其好发于爱好跑跳运动者。跟腱炎急性期表现为行走、跑跳等运动时跟腱处疼痛、肿胀、皮肤红烫等,慢性期表现为跟腱疼痛或僵硬,多发于晨起后,病情严重时,肌腱会肿大,病变区域可出现结节。

1035013147_medium.jpg

治疗与保养:病情较轻者可使用支撑垫来抬高脚踝,以此来减少对跟腱的拉伸,也可以外敷消炎止痛的药物,如果治疗效果不佳或者病情严重者,可采取手术方法来切除跟腱周围的炎症组织。生活中要穿合适的鞋子,运动前要热身,注意休息,避免过度运动。锻炼小腿肌肉也可以缓解跟腱炎症状。

三、骨质增生

足跟骨质增生,也就是足跟骨刺,因种种原因造成软骨的磨损、破坏,促成骨本身的修补、硬化与增生,是一种自然的老化现象。足跟骨刺的特点是足跟压痛,走路时不敢用力,有石硌、针刺的感觉,刚开始活动时或晨起后疼痛比较明显,当足跟适应后疼痛感减轻,长时间的步行、跑步后疼痛又会加剧。足跟外皮皮肤红肿,有发烫感,这是区别足跟痛的主要特征。

治疗与保养:轻症者可以内服药物,配合针灸、理疗、按摩等治疗,重症者可手术治疗,切除骨刺。生活中患者应该穿合适的鞋子,使用舒适的鞋垫,少穿或不穿高跟鞋;避免长时间的行走或跑步,运动应循序渐进。

健康之初
反馈
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