吃得越少活得越长?老话说“饿治百病”,到底是科学还是迷信? - 健康之初


吃得越少活得越长?老话说“饿治百病”,到底是科学还是迷信?

核心提示:我们平日里经常能听到一些谚语,大多是古代人的生活智慧,流传至今成为了家喻户晓的谚语。其中有“饿治百病”这种说法,并且被很多老人奉为真理,认为吃得越少活得越长,古时候也有“辟谷”一说。而在现在,人们为了排毒减重,也逐渐流行起了“轻断食”的生活方式。那么,这种吃得少身体好的理念到底对不对?是科学还是迷信呢?黄大夫来说一说自己的看法。

我们平日里经常能听到一些谚语,大多是古代人的生活智慧,流传至今成为了家喻户晓的谚语。其中有“饿治百病”这种说法,并且被很多老人奉为真理,认为吃得越少活得越长,古时候也有“辟谷”一说。而在现在,人们为了排毒减重,也逐渐流行起了“轻断食”的生活方式。那么,这种吃得少身体好的理念到底对不对?是科学还是迷信呢?黄大夫来说一说自己的看法。

“轻断食”好不好?因人而异

所谓的“轻断食”,也称为“间歇性断食”,目前,全球流行的轻断食主要分为4类:一是隔日断食法,一天正常吃,隔天食量降到25%~50%;二是5:2断食法,一周中有5天正常吃,其他不连续的2天食量降到25%~30%;三是果蔬汁断食法,1个月内选择不连续的2~5天断食,只喝白开水、果蔬汁和蔬菜汤,每日摄入热量控制在1255.76~2092.93kJ;四是日内断食法,一天中的16h不吃东西,8h正常进食,也是我们日常所熟悉的不吃晚饭的减肥方式。

喝水 (2).jpg

图片来自站酷海洛

轻断食为何会流行起来?刊登在《细胞代谢》杂志上的研究称,持续两年减少15%热量摄入的人,不仅能够减重,其身体的基础代谢、氧化应激压力等一系列与衰老有关的指标也纷纷降低。限制热量饮食会减慢基础代谢水平,如果新陈代谢的副产物会加速衰老的话,那么坚持长期限制热量饮食可能会降低患慢性疾病的风险,并延长寿命。

也正是这些研究结论,让许多人对节食甚至断食的饮食方式趋之若鹜,不过黄大夫要提醒大家,目前的研究大多是建立在小样本、短期观察的基础上,长期断食是否会对身体健康造成影响,还不能下定论。况且,每个人的体质不同,生活方式也不同,不建议大家盲目追求轻断食。

这几类人不适合轻断食

1.   BMI过小的人群

BMI小于18.5为体重过低,不宜进行“轻断食”。

2.   消化道功能

如果平时有中上腹部不适,并常出现反酸胃痛等胃肠道症状,或胃镜检查发现有食管炎、胃糜烂、胃溃疡等,饮食应定时定量,少食多餐,不宜“轻断食”。这些人群本身胃肠道功能已经出现异常,如果饮食不规律,胃酸分泌过多,会加重消化道疾病。

另外,有些便秘患者认为吃得少可以减轻肠道负担,帮助缓解便秘,其实不是这样,在断食状态下,身体没有摄入淀粉和脂肪,没有进食原料,更不能形成大便。

3.   儿童青少年

成长重要学业为大,轻断食状态下蛋白质短期急剧缺乏,影响正常生长发育。血糖水平低,大脑的高速运转能源不足,会影响学习效率。

儿童 幼儿园.jpg

图片来自站酷海洛

4.   糖尿病患者

糖尿病患者血糖本来就不稳定,轻断食容易诱发低血糖风险。糖尿病患者应在营养师和医生的指导下进行轻断食,限制饮食的量要更温和,比如说只减少25%热量的摄入。

5.   妊娠期、哺乳期和生理期妇女

上述女性确实肥胖者可以在营养师指导下比较和缓的控制饮食。

6.   70岁以上老年人

尤其有少肌症倾向的老年人不适合轻断食,反而应该加强蛋白质及能量摄入。

即使是身体健康的人,也不要长期进行断食,更不能为了禁食而停止运动,否则一旦恢复正常饮食,体重很容易反弹,长期压抑食欲还可能导致暴饮暴食。

最后要提醒大家,凡事讲究适度,心脑肾等重要脏器没有明显病变、心肺功能较好、没有患糖尿病,且体重偏重的人,可以在短期内尝试轻断食的方法帮助减重。但体重本身偏轻,或患有疾病的人,不必勉强自己进行断食,如果想保持良好的身体状态,延长寿命,均衡饮食比断食更为重要。轻断食从本质上讲也是为了保持健康的身材,归根到底,控制好体重、坚持锻炼才是健康的根本,所以大可不必舍近求远、舍本求末。

健康之初
反馈
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