告诉你痛风中医治疗方法

告诉你痛风中医治疗方法

告诉你痛风中医治疗方法出自《验方新编》,由金银花、玄参、当归、生甘草四味药组成,具有清热解毒、活血止痛的功效。方中金银花清热解毒、疏散风热,如《本草备要》云“专主风湿内结为热。毒结血凝,服此毒气顿解,既清气分热邪,又能解血分热毒”,为方中君药。辅以当归活血怯瘀,通利血脉,为血中之气药,能行血气,散瘀滞,怯瘀生新,濡养四肢肌肉、筋骨。玄参清热滋阴,软坚散结。既助金银花清热解毒,又合当归养血和营,甘草具有泻火解毒之功为佐使,增强清热解毒、养阴生津之功,并能调和诸药。

  告诉你痛风中医治疗方法出自《验方新编》,由金银花、玄参、当归、生甘草四味药组成,具有清热解毒、活血止痛的功效。方中金银花清热解毒、疏散风热,如《本草备要》云“专主风湿内结为热。毒结血凝,服此毒气顿解,既清气分热邪,又能解血分热毒”,为方中君药。辅以当归活血怯瘀,通利血脉,为血中之气药,能行血气,散瘀滞,怯瘀生新,濡养四肢肌肉、筋骨。玄参清热滋阴,软坚散结。既助金银花清热解毒,又合当归养血和营,甘草具有泻火解毒之功为佐使,增强清热解毒、养阴生津之功,并能调和诸药。

  蠲痹汤

  出自《医学心语》,为治痹祖方。最早由宋代杨俄《杨氏家藏方》所载,用药为当归、黄芪、白芍、羌活、姜黄、防风、甘草,功能怯风利湿、补益气血,偏重于调和营卫止痹。方中黄芪实卫,防风怯风,当归和营,羌活散寒,白芍通脉络之痹,姜黄通经隧之痹,甘草和药性,诸药配伍共奏益气和营,怯风胜石,通络除痹之功。

  身痛逐瘀汤

  出自王清任《医林改错》,由秦艽、川芎、桃仁、红花、羌活、没药、当归、五灵脂、香附、牛膝、地龙、甘草组成。诸药配伍有活血行气、怯瘀通络、通痹止痛之功效,主治气血痹阻经络所致的肩痛、臂痛、腰痛、腿痛或周身疼痛经久不愈。

  清热利湿除痹方

  刘伯龄教授经验方,由忍冬藤50克,薏苡仁30克,土茯苓30克,败酱草30克,车前子(包煎)30克,蚕沙15克,虎杖15克,延胡索15克,刘寄奴15克,苍术15克,赤芍15克,黄柏15克,玄参15克。方中以土茯苓、车前子利湿解毒消肿;忍冬藤、薏苡仁、败酱草清热解毒;黄柏清下焦湿热;苍术健脾除湿,可减轻局部炎症反应,缓解关节肿痛;蚕沙怯风和中化湿;虎杖、刘寄奴、赤芍、玄参清热凉血化瘀;延胡索活血止痛。诸药合用共奏清热除湿,利关节消肿止痛之功,使病瘀解除,关节滑利。

  痛风食疗偏方-雌性红萝卜食疗法

  1、 食用量(1)急性发作期:一次带皮生食两个“雌性红萝卜”(每个50—240克),每隔30min一次,连食三次,可在60min左右快速缓解疼痛(2)发病期:一次带皮生食2个东北雌性红萝卜,日食2-3次,上午一次、下午一次、临睡前一次,连食7-21d据调查显示,有85%以上的痛风患者的症状可完全消除。(3)恢复期:痛风症状消除后,每日临睡前食用1个“雌性红萝卜”,一个月后,可以逐步恢复正常饮食。(4)保健期:饮食恢复正常后,每日临睡前食用0.5-1个“雌性红萝卜”,即可在无需控制饮食的前提下,长期保持正常的身体状态,且身体健康水平会大幅度提高,故有专家称其为“痛风病的天敌”!

  2、 食用方法

  (1)带皮生吃:将洗净的“东北雌性红萝卜”切条或切片带皮生吃即可,但要细细咀嚼,以免造成胃部不适。如果是在白天,那就再配上一壶清淡好茶,效果会出奇的好。(此方法尤其适宜办公室工作人员,可立竿见影地提神醒脑)。古代有句诙谐的谚语:“萝卜就热茶,气得医生满地爬”。

  ( 2)榨汁、渣混合汁:将“东北雌性红萝卜”带皮清洗干净后,切成一厘米见方的块,将榨汁机的过滤网摘除,然后放入200毫升45℃以下的温水,加适量的橄榄油、蜂蜜、生姜,榨成的“汁、渣混合汁”在10分钟内喝光,否则易被空气氧化,影响疗效。

  注:①此方法不适宜在临睡前使用,临睡前宜生吃细嚼;②胃病患者不可榨汁,必须细细咀嚼,否则会造成胃部不适。

  (3)糖醋萝卜丝:将“东北雌性红萝卜”洗净,带皮切成丝,放入适量白糖和醋拌匀即可;特点是酸甜适口,入口清爽,别有风味.注意:食用萝卜一小时内不能食用其他任何其他东西,以免影响疗效。

  3作用分析

  雌性红萝卜为十字花科草本植物,又名莱菔,其种子、鲜根、叶均可入药。萝卜种类繁多,红萝卜味甘,性微温,入肺、胃二经,具有清热、解毒、利湿、散瘀、健胃消食、化痰止咳、顺气、利便、生津止渴、补中、安五脏等功效。

  雌性红萝卜属碱性食品,含有丰富的钾,具有调节痛风患者身体酸碱平衡的作用。含有多种促进代谢、帮助消化的甘酶、触酶、淀粉酶、糖化酶等多种酶类,同时含有葡萄糖、氧化酶腺素、失水戊糖、气化黏液素、组织氨基酸、胆碱等成分,具有超强促进肝肾代谢功能,对营养代谢平衡起到有益作用,有效纠正嘌呤代谢紊乱

  以上是本文章的全部内容,要了解更多可用微信扫描下方二维码。

  关注39疾病百科官方微信进行查询,随时随地获取最权威的疾病知识。

二维码-1


反馈
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