耳疖
耳疖(er jie)是指发生于外耳道的疖肿,以耳痛、外耳道局限性红肿、突起如椒目为其特征。古代医籍中尚有“耳疔”、“黑疔”等别称,如《外科证治全书·卷2》中说:“耳疔生耳窍暗藏之处,色黑形如椒目,疼如锥刺,引及腮脑,破流血水”。西医学的“外耳道疖”可参考本病进行辨证施治。 耳疖(er jie)是指发生于外耳道的疖肿,以耳痛、外耳道局限性红肿、突起如椒目为其特征。古代医籍中尚有“耳疔”、“黑疔”等别称,如《外科证治全书·卷2》中说:“耳疔生耳窍暗藏之处,色黑形如椒目,疼如锥刺,引及腮脑,破流血水”。西医学的“外耳道疖”可参考本病进行辨证施治。
耳疖诊疗知识
就诊科室: 耳鼻喉科、 中医科
治疗费用: 市三甲医院约(500 —— 1000元)
治愈率: 90%
治疗周期: 7--10天
治疗方法: 局部用药、口服用药
耳疖的相似疾病
鼻疖 | 典型症状: 鼻内痛 、 腮颊肿胀 、 颌下淋巴结肿大压痛 | 多发人群:抵抗力弱及糖尿病多发 |
外阴疖肿 | 典型症状: 腹股沟淋巴结肿大 、 外阴皮肤肿胀 、 脓包 、 疖肿 | 多发人群:育龄期女性、性情急躁易怒、阴虚体质者 |
小儿头疖 | 典型症状: 皮面上针头大小瘙痒点 、 三角头畸形 、 肝炎导致的化脓结痂 、 晨起前额疼,午后减轻 、 头沉 、 头痛为搏动性 、 口干 、 结节 、 头昏 、 发烧 、 脓疱 、 脓包 | 多发人群:儿童 |
疖与疖病 | 典型症状: 舌苔白润 、 恶寒 、 尿黄似浓茶 、 口干舌燥 | 多发人群:青春期和成人期多见、男多于女 |
颜面部疖痈 | 典型症状: 皮肤触痛 、 皮肤疖痈 、 皮肤瘙痒 、 脓疱 、 皮肤痛 | 多发人群:中青年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