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血性脑梗死
出血性脑梗死(hemorrhagic infarction,HI)是指在脑梗死期间,由于缺血区血管重新恢复血流灌注,导致的梗死区内出现继发性出血,脑CT扫描或脑MRI检查显示在原有的低密度区内出现散在或局限性高密度影。这种现象称之为出血性脑梗死或脑梗死后脑出血。 出血性脑梗死是脑梗死的一个特殊类型,1951年Fisher和Adams首先提出出血性脑梗死这一名称,近年来由于抗凝与溶栓治疗的广泛应用,及CT、MRI等影像学的应用普及,出血性脑梗死报道有逐渐增多的趋势,... 出血性脑梗死(hemorrhagic infarction,HI)是指在脑梗死期间,由于缺血区血管重新恢复血流灌注,导致的梗死区内出现继发性出血,脑CT扫描或脑MRI检查显示在原有的低密度区内出现散在或局限性高密度影。这种现象称之为出血性脑梗死或脑梗死后脑出血。 出血性脑梗死是脑梗死的一个特殊类型,1951年Fisher和Adams首先提出出血性脑梗死这一名称,近年来由于抗凝与溶栓治疗的广泛应用,及CT、MRI等影像学的应用普及,出血性脑梗死报道有逐渐增多的趋势,已引起了临床上的重视。
出血性脑梗死基本知识
是否医保: 否
别 名: 出血性梗塞形成,脑梗死后脑出血
发病部位: 颅脑、 血液血管
传染性: 无传染性
多发人群: 心脏病、三高中老年患者
出血性脑梗死诊疗知识
就诊科室: 神经内科
治疗费用: 市三甲医院约(10000 —— 50000元)
治愈率: 50%
治疗周期: 1-2个月
治疗方法: 药物治疗、手术治疗
出血性脑梗死的相似疾病
无症状性脑梗死 | 典型症状: 谵妄 、 记忆力消失 、 对光反应消失 | 多发人群:中老年人 |
中青年脑梗死 | 典型症状: 对侧肢体偏瘫 、 浅感觉减退或缺失 、 偏盲 、 单眼失明 、 颅内高压 、 声音嘶哑 、 无力 | 多发人群:55岁以上的老年人发病率高,男性比女性高 |
分水岭区脑梗死 | 典型症状: 谵妄 、 基底节出血 、 中枢性发热 、 脑功能不全 、 偏盲 、 对光反应消失 、 运动性失语 | 多发人群:所有人群 |
老年人腔隙性脑梗死 | 典型症状: 眼肌麻痹 、 构音障碍 、 对侧肢体偏瘫 、 失用性综合征 、 脑功能不全 、 象限性偏盲 、 面肌无力 、 定向力障碍 、 体象障碍 、 凝视麻痹 、 锥体束病损 、 三叉神经分布区麻木感 、 视野缺损 、 张口困难 、 动眼神经麻痹 、 小脑性共济失调 、 情感淡漠 、 昏睡 、 注意力不集中 、 构音不良-手笨拙综合征 、 动脉粥样硬化 、 脑缺血 、 四肢麻木 | 多发人群:老年人多见 |
腔隙性脑梗死 | 典型症状: 谵妄 、 构音障碍 、 对光反应消失 、 运动性失语 、 健忘 、 偏瘫 | 多发人群:伴有高血压的老年人多见 |